第834章 风起西域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大唐咸鱼王爷!
其实李愔的想法,李恪可以理解,但此次李愔错得实在离谱,即便是李恪也不知这件事一旦让李世民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他想替李愔把这件事瞒下来,可他也知道,以李重义刚正不阿的性格,肯定会把这件事上奏李世民,所以他想瞒,只怕也是瞒不了。
此时此刻看着已经颓丧无比的李愔,李恪能说的,似乎也只有这么多。
“回长安吧,在那里,我能保一命。”
以而今李恪在大唐的声望及权势,想保住李愔这条命肯定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李愔还想不想继续活在长安,那就另当别论了。
真的可以吗?
李愔神色微变,忽地自嘲的笑了起来。
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的做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自己的哥哥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看来这一辈子不光走不出哥哥的阴影,而且欠他的……也很难还上了。
唉……也罢
有这样的哥哥,是别人做梦都不敢想的,自己还要奢求什么呢?
李愔心中长叹。
“殿下,有变动!”
正这时,李重义赶来,匆忙说道:“拜占庭退兵了!”
“什么?”
李愔神色微变,难以置信的问道:“情报是真的吗?”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可是攻打大唐的最好时机,为什么退兵?
“是不是伪报之计,想让我们放松警惕。”
“不是,他们真的走了,两万人已经离开西域。”
李重义面露担忧,这情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举动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慌什么。”
倒是李恪,十分平静的说道:“李愔,你带三百人,从这里追上去,追过去之后别做别的,就隔着老远的看着,有人发现你们了,就留下点儿钱银行礼。”
“就是送他们走?可这是挑衅。”
“不算,去做吧,拜占庭没时间耗下去了。”
李恪笃定地说着。
之前拜占庭形成三国之盟时,他就感到不可思议。
拜占庭距离大唐的位置实在是太远了,真要是出兵打仗的话,光是来往耗费的时间就得多久?恐怕等打完大唐,他们自己国家都没了。
如今看来,此番与波斯、靺鞨联盟的……或许并非真的拜占庭。
或许只是一群赝托之辈。
真的也无妨,反正对方已经走了,此事已然不再重要。
他们走了,剩下的也就只有波斯能入李恪的眼。
可笑。
一场风起云涌,到头来是一场笑话。
至于为何让李愔去送,最大的原因是李愔本身就与乙毗沙钵罗叶护有过联手。
靺鞨部、波斯、拜占庭三国联盟之时,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信息差。
无论什么样的作战策略,都是需要事先预定好,不,提前很久预定好,否则无法做到同步。
靺鞨远在北境,十万大军攻打大唐北境,拖住大唐北境兵马,即便是有高句丽做帮助,他们也无法坚持太久。
而今靺鞨的空城计被破,李恪放手北境不管,北境守军足以应对剩下的靺鞨兵马。
单看三国联盟,靺鞨作出的贡献很大了。
反观西域这边,靺鞨的两个盟友,波斯按兵不动,拜占庭又突然退兵,且退兵之时还有大唐的王爷亲自目送离去。
就算是波斯与拜占庭说破了嘴,恐怕靺鞨也不会相信他们真的在西域打仗。
再联想一下乙毗沙钵罗叶护的失败……
三国联盟内部产生的怀疑就足以让它自行破碎。
后续再推一下他们之间的互相猜疑…波斯必败。
“北上的事情暂缓,看来此战有希望了。”
李愔离去,李恪面露微笑。
三国之盟已然破碎,此战胜负已分,只是程度的问题。
所谓是做者无心,看者有意。
波斯与远在北方的靺鞨果真是因为拜占庭的离去出现了一丝相互的怀疑。
李愔受命追上拜占庭兵马的时候,身后远远的就吊着几名波斯暗探,不过李愔这一次做得很好,他没有回头去抓,而是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自顾自的按照李恪教他的一套流程送别拜占庭兵马。
拜占庭兵马正在往回走,都在想着阔别已久的乡土,谁有心情管这追来的二三百人,看到了也都没有理会。
只是,波斯与靺鞨的裂痕是有了。
但波斯与西域其他小国之间的盟约还在。
是夜。
夜凉如水,星辰变幻。
李恪带着兵马前往安息州。
他很清楚,波斯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战是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
“西域诸国,共有五十五国,除曾经远在西北的大月氏、康居、安息等五国因距离中原太原,其余五十国都曾立于汉朝旗下。不过大月氏这几国现在都被迁到陇右道附近,归入大唐版图,所以不用操心。”
“现如今比较有名的可能就是楼兰、于阗、龟兹、乌孙等等,如今波斯人的先锋军已经到了吐火罗附近,也就是靠近天竺那边,倘若进攻,他们只能先取安息州,由安息州入安西都护府官道。”
“李义府,你带三千轻骑,先赶往安息州做接应。李重义,你带四千兵马看管好辎重粮草,在下一波粮饷送来之前,我们只有这些了。”
其实改道安息州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
那就是粮饷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送到,他等不起了,再等下去恐怕将士们都得饿死,与其等死,倒不如先带兵马赶往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安息州调养生息。
两人领命离去,李恪又叫来宣节校尉周玉会:“本王赐你朝廷节杖及本王金印,命你率一千轻骑,由安息州一路往东北,直至北境,节制沿途三十三座城池布防事宜。”
周玉会是长安人,追随李恪许久,为人老成练达,忠实可靠,又熟通军务。
此番西行,也是李恪点名让他随行,其忠诚不必多言。
李义府闻言低声劝道:“殿下,眼下大战在即,当召集诸城兵力,充实大军以应决战,此时去分兵布防,是兵家大忌……若是战事不顺,再想调为援兵怕是晚矣!”
李恪挥手示意周玉会先行离去,摇了摇头道:“决战在即,远水难解近渴,况且,你只看到了波斯,却忽略了另一个敌人!”
李义府一愣:“谁?”
“吐蕃!”
李恪面露凝重的看向西南方,沉声道:“此战,关乎西域日后十数年的归属权,波斯是心腹大敌,吐蕃却是后背之敌,苦我康军与波斯对峙决战时,吐蒸趁虚偷袭,断我后路,届时腹背受敌,大军倾覆就在旦夕,不可不防……”
“可大唐与吐蕃联姻和好,吐蕃断没有背刺大唐的理由啊!”
李义府迟疑道。
“天真!”
李恪冷笑了一声:“若非大唐国力昌盛,以吐蕃的狼子野心,岂能俯首和好,若非大唐兵力耗费在高句丽、西域,又岂愿和吐蕃联姻通好,所谓两国盟好,无非是权宜之计,不过是利益不够,何况,乙毗沙钵罗叶护死后,残留的几十万兵马都归了吐蕃,难保吐蕃不会驱狼吞虎……”
“本王令诸城布防,免于后顾之忧,才能全力与波斯决战……况且,兵不在于多,在于精,西域诸国兵马孱弱,便是召集过来,也打不了硬仗,大唐胜了还好说,若是败了,必会临阵倒戈,倒是隐患无穷!”
李恪说到此处,李义府的脸色已经忧愁的不行了,看他这副样子,李恪不禁气概非凡的大笑道:“都说一汉当五胡,本王麾下十万唐军,步骑精锐远胜波斯,更有山地炮这等独步天下的武器军械,足可以当十,以此观之,大唐十万军,可敌波斯百万军,现在波斯只有二十万大军,此战,优势在我,何虑之有!”
一念及此,他不自觉地夹了下马肚,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年前,李世民亲征靺鞨及高句丽,无功而返。
当下,高句丽虎视眈眈,扶桑等待战机,波斯西域联手,靺鞨……
贞观年间的百姓都是从战乱中活下来的!
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天下局势。
他们清楚什么叫做成王败寇。
他们真正的经历过瞬息万变的王朝变化!
大唐百姓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自从李恪在风和城大破西突厥大军之后,大唐便再没有取得过任何一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