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关陇士族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我真没想当昏君啊!
徐蕊说到的容妃,本名独孤雪。 来自于关陇八大士族之一的独孤家,其祖父,乃是独孤家现任家主,独孤信。 当年先帝为了取得关陇士族的支持,曾许诺独孤信,立独孤家嫡女为太子妃。 太子一旦继位,太子妃自然也就能顺理成章成为皇后。 可先帝英年早逝,原主继位之时仅有七岁,自然不曾册立太子妃。 两年前,独孤家送独孤雪入宫,本应册立为后。 可原主当时被苏媚儿迷得神魂颠倒,根本就没有立后之意,只是封了独孤雪一个容妃。 独孤家当时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但事情的发展却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容妃独孤雪竟然偷偷逃出皇宫,从此杳无音信。 后宫妃子出逃,本就极大折损了皇家颜面,独孤家自然也不好再继续抗议。 至于立后之事,双方也都很是默契地再未提起。 徐蕊拒绝立后,也是担心此举会引起独孤家的不满。 但秦羽,又岂会因此放弃。 …… 翌日清晨。 奉天殿。 以往声势浩大的朝会,今日却显得有些冷清。 仅存的二十三位朝臣分列于两侧肃然而立,不敢有任何异动。 昨日,足足405位各部大臣在菜市口被斩首示众,其中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大臣便有76位之多。 几乎所有人事先都没有想到,原本已经彻底掌握朝堂的苏家,竟会在顷刻之间输得彻彻底底。 对于皇位之上的秦羽,这些大臣们也是再不敢有任何轻视。 眼看大臣们眼中满是敬畏,秦羽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朝臣三呼万岁之后,朝会正式开始。 而今日朝会的主要议题,便是处理苏党覆灭之后,出现的京中大量职位空缺问题。 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京中四营与青龙卫中中高级将领的任免。 秦羽从羽林卫和青龙卫中,亲自挑选了一批可靠的军官晋升之后,又从之前遭受苏家打压的武将之中挑选了一批进入军中任职。 如此,也就基本完成了对于军队的掌控。 随后便是解决京中各行政部门官员大量空缺的问题。 秦羽和一众大臣商议之后,决定由中书、门下二省进行提名,最后再交由他审核。 提名范围既可以是各部表现优异的副官,也可以是先前遭受苏党排挤和打压的大臣。 宗旨就一个,尽快恢复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待这部分正事谈妥之后,秦羽一挥手,内侍王吉手持圣旨上前两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古来圣帝治世赖有贤臣,君臣协和国事治也,归德大将军赵合,志虑忠纯,坚贞不屈,虽遭发配,仍奋勇救国,实乃忠臣良将,免归德大将军之职,着升御史大夫,加太子少保,忠勇伯。” 赵合立马出列跪下。 “臣谢主隆恩。” 周围顿时投来大片艳羡的目光。 赵合原本的职位御史中丞仅是一个正五品,而御史大夫却是从三品,再加上一个太子少保的正二品衔,赵合是一步登天那也毫不为过。 最最重要的还是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伯爵,这就意味着只要大秦不灭,其子孙后代便可衣食无忧。 随后,太监继续宣读圣旨。 对吴越、戚无双等在此次皇城保卫战中,有功的将领和大臣都进行了合理的封赏。 对此,朝臣们自然没有意见。 可最后的一封圣旨,却是让不少大臣皱起了眉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昭仪徐氏,心系苍生,时常劝谏于朕,应养民生息,不可加赋劳役,可朕却置若罔闻。 经此苏家叛乱,昭仪以身救驾,朕方才幡然醒悟,决心日后因遵照徐昭仪之言,以仁善治理天下。 特旨赦免苏党反臣之家眷,并即日起,暂停新修园林之所有相关事宜,各府道衙门,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加收赋税,违者剥皮实草,以儆效尤,钦此。” 关于赦免苏党家眷之事,朝臣们都已早有耳闻,除了心中感叹秦羽是妇人之仁之外,倒也不会去主动劝谏。 毕竟这事传出去,不仅不光彩,还会得罪人。 圣旨宣读完毕,大部分朝臣都是皱着眉头,瞥了一眼徐兴昌。 自古以来,极少会有皇帝主动承认自己存在过错,可秦羽这份圣旨,已经相当于一份“罪己诏”。 不仅坦然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还将改过的功劳全都算在了徐蕊头上。 而且依照常理来说,徐蕊舍身救驾,秦羽应该对其大肆封赏才对,可在这份圣旨之中,对封赏却是只字不提。 结合以上两点,大臣们不难解读出秦羽的目的——为徐蕊造势。 给一位后宫嫔妃造势,其目的显然只有一个,那便是立后。 以徐兴昌为首的中书省官员,眼神中皆有喜悦之色。 毕竟嫔妃与皇后完全是两个概念。 只要徐蕊为后,徐兴昌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他们这群跟在徐兴昌后面的官员,必然也能因此获利。 而以门下侍中马榆为首的门下省官员,更是深谙中庸之道,自然不会反对。 待圣旨宣读完毕之后,马渝第一个站出来高呼。 “陛下圣明。” 秦羽本以为此事就此便能顺利结束,却不料刚刚加官进爵的赵合却在此时站了出来。 “陛下,今年雨季雨势凶猛,河北多地受灾严重,田亩颗粒无收。” “灾区饿殍千里,灾民易子而食,若朝廷再不赈灾,恐动摇国本。” 秦羽一开始并未当回事。 “此事朕自然知晓,此次查抄犯官数百人,所得如何?” 站在秦羽一侧的莫老闻言,赶忙躬身汇报道:“此次查抄犯官所得金银财物折合白银,约有一亿七千万两,具体数目目前尚在核查。” 秦羽心中一阵咋舌。 大秦每年税收拢共也才四千万两左右,这一次抄家所得竟是相当于大秦四年多的税收。 秦羽看着眼前的一众朝臣,竟是有了再来一次的冲动。 “既然钱财充裕,自然应当赈灾,赵爱卿心系天下,朕便封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赈灾之所有事宜,相关章程你起草一份奏折,要多少钱交给朕审阅便是。” 赵合躬身叩谢,但神色却颇为冷峻。 “启奏陛下,黄金珠玉,饥不能食,寒不可衣,灾民要之何用?” 秦羽就是再怎么反应迟钝,此时也听出了不对劲。 他双眼微微眯起。 “爱卿有话直说便是。” 赵合义正言辞道:“陛下以殿前失仪为由斩杀前任御史大夫,山东士族已有不满。” “陛下若继续得罪关陇士族,恐怕即便有再多钱财,也会陷入无处调粮之境地。” 秦羽目光一凝。 “朕已调阅过各地官仓储备,其库存颇为充备,光洛阳义仓便有十七万石,爱卿此言,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 “微臣曾走访过多地粮仓,其粮食储备,多有不实,就以洛阳义仓为例,贪官污吏监守自盗,其真实库存不过千石而已,根本无力赈灾。” “什么?” 秦羽惊立而起。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先前虽说通过各地奏折,他已经了解到了大秦大体的国情,但奏折毕竟只是奏折,与事实存在一定偏差不足为奇。 可这偏差实在是有些大了。 若真如赵合所言,那他这个皇帝就真的只是个摆设。 即便铲除了苏家,也依旧只能在各地士族的掣肘下唯唯诺诺。 一旦稍有过激举动,这些士族随时都可以通过控制粮食来掐住他的咽喉,逼得他乖乖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