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采访结束,打猎热潮,全国皆知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记者接踵而来,苏宇写的确实好,但这只是其一,其二是苏宇这个人太具有新闻噱头了。
一个高中生,一个农民,年纪轻轻,能写出这种水平的作品,说句在忙碌中不忘学习,自强不息,不过分吧?
而三年后就是大学恢复的时间,这说明上级已经意识到了,高学历给国家带来的帮助了,各行各业都缺人才。
那为什么不早点大学恢复呢?因为时机不到,国内的环境还不允许,各地还在各种闹腾,不是批这个,就是批哪个,总之如果大学恢复了,可能会被人利用,毕竟大学生最好利用。
最先游行的一定是学生,仿佛全国上下就他们觉醒了,当然这不是说有什么不好,但一定能引起骚乱,所以环境不允许。
恢复大学时,一定是国内环境比较安稳时,而不是现在,但并不是说相隔三年,就没人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有些准备已经开始做了,比如,释放一个信号,一个国家看重人才的信号。
国家不可能直白的说,娃娃们,复习起来吧,学习起来吧,国家需要你们。
这种话,先不说有没有用,还不如实打实的,让他们看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
苏宇这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纪轻轻,不忘学习,发表文章被人民文学看中并发表,实在是难得。
这时候国家喜欢树立一个榜样,让大家跟着学习,苏宇这种典型,就是最好的榜样。
于是县里,市里记者采访过后,苏宇没想到,省里,甚至是全国性的报社都来了。
这对于苏宇来说是一件大事,但对于这些报社来说,不过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有新闻话题吗?还是有的,毕竟苏宇一个农民无人教导,也没有人陪他砥砺前行,他是孤独的,他是孤勇的,能坚持下来,并成功了,确实令人钦佩。
没人怀疑人民文学的对文学创作的欣赏水平,能发表就说明了一切,这说明苏宇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水平了。
所以这段时间,公社,村支书,一个一个往苏宇家送人,送来的人都是来自各地的报社,期刊记者等。
“苏宇同志,方便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生活环境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吗?”
提问的是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旁边还淡定的坐着另一位【光明日报】的记者。
两家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报社,光明日报是以知识,文化,教育,科技为主,读者多数以知识分子为受众。
而青年报主要是以青年成长发展,社会热点等,主要以青年为受众。
苏宇也是诚惶诚恐,毕竟他也是没想到,一篇文章,引来两尊大佛,还要从头介绍采访他。
苏宇的文章,主要是揭露地震带来的危害,以多人性的角度去观察,去改变故事的走向。
同时故事当中也会偶尔提起,如果怎样,怎样,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这是在提醒大家,如何在地震来临前自救,光提醒,会很无聊,苏宇就编写了一篇令人深省的故事,但主旨苏宇可没有忘记。
全篇教人如何自救,如何存活的篇章可不少。
如今是五月份,至于几个月后北方某地的台风造成的洪灾,苏宇只是在记者采访时,提了一句,不仅要提防地震,也要提防暴风下的洪灾。
为什么地震他可以提醒,洪灾他为何不写一本故事提醒呢?因为为什么用,如今的人不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需要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哪里都去不了。
而龙卷风登陆,导致的洪灾,除非人离开本地躲避,否则教再多,也无济于事,水无处不在,地窖都不行,怎么躲?只能提议一句,希望引起官方注意,尤其是有台风即将经过时,可以想起他这句话提醒。
他只是尽量做到无愧,尽力就好,没必要勉强自己,他就是个小人物。
记者采访了苏宇,采访了村支书,采访了郭书记,秦书记,参观了苏宇修的马路,查看了苏宇建设的养殖场,兽医站等。
在苏宇家吃的炖肉,傻狍子肉,多了一锅,几个记者也馋肉,这一顿吃的美滋滋的。
苏宇看出来了,他们在挖掘自己的成长过程,而且两家报社都出奇一致。
“二位不远万里前来,路上辛苦了,坐火车,需要几天时间吧?”
“来,再吃点,补补身子。”
苏宇递过去一碗肉,他们也参观了苏宇的狩猎队,他们当时在训练,记者就记录了他们训练的过程。
一位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一群大汉,赤着膀子,在训练的样子。
“谢谢,谢谢您的招待,如果有机会来四九城,可以来报社寻我,我带你们去逛一下四九城的景色。”
几个记者被招待的不错给黄夙娥留下了联系电话和地址,说是有机会可以去四九城找她们玩。
送走最后一波记者,往后几天,各大报社都发表了有关苏宇的消息。
几天后,光明日报,青年报,都发表了对苏宇的成长史,主要是宣传苏宇这种不问环境是否艰险,不忘提升自己的精神。
一句话形容,生存的环境,你无法选择,就像苏宇,出生就在农村,可只要不忘提升自己,即便没有同伴与你同行,你依旧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可以说这篇报道,把苏宇老底都揭了,从小时候到成长起来,可以说相当详细,当然他做好人好事,修路,建设养殖场给村集体一半利益,灾年个人捐粮十万斤,金钱几万元,都有报道。
这下苏宇火了,先不说他忘不忘学习全国被他捐出几个万元户这种大手笔惊呆了。
整篇报道都在讲述,苏宇在让利于民,马路,自己垫资,筹集粮食以及垫资,养殖场,自己建设好,交给村里一半利益。
可以说越是让利,他反而越红火,这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苏宇是如何通过狩猎发家致富的。
又是如何成为钢铁厂采购员的,没错,钢铁厂也跟着火了一把。
一时之间,苏宇风头无两,全国人都知道有他这号人了,当然带来的改变就是全国都在有人打猎,打猎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