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 第929章 月刊发表,轰动全县

第929章 月刊发表,轰动全县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接连几天,苏宇都在陪家人,直至下午傍晚,老支书来了,送来了一封信。

苏宇打开,发现是人民文学寄来的,大致内容就是对苏宇提交的稿件非常感兴趣,希望可以征得他的同意,在他们的期刊上发表。

作为中篇里最长的,想要发表,那就只能选择期刊。

若换成其他稿件,可能要分更多期,当成是小故事连载,但苏宇写着这篇【乌托邦城下的乌云】内容十分精彩,剧情紧凑,勾人心弦,要是分为多期,可能会被读者骂。

所以人民文学上层决定直接拍板,放在一期内发表。

人民文学一期月刊大概有一百页左右,是可以放下八万字内容的故事的,只是突然加进来,可能需要重新排版。

对此苏宇当然没有意见,他回信表示同意发表,稿费通常是千字2元到7元,八万字,也就是160至560之间。

苏宇对此并不感冒,虽然信中提到了,他会为苏宇争取更多的稿费,但苏宇本人并不在意,当然他也不会傻乎乎的说我不在意,你不用那么麻烦。

苏宇回信里当然是表示感谢,然后只求尽早发表,他没有多提其他,怕引起怀疑。

写封信被寄回去,即便加急信件,以当前的邮局能力,大概也需要四五天才能抵达。

苏宇又去了一趟市里的邮局,给人民文学发电报,让他们可以安排排版了,信件已经在路上了。

这是为了不耽误时间,电报要相对来说比信要贵,但为了达到目的,苏宇并不在意这几块钱,那时候发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

苏宇今天发的电报,第二天人家就收到了,对方没想到苏宇回信了的同时,还发了电报,以为是苏宇第一次被签约发表内容,有些兴奋,这种情况实属正常。

也没在意,按照规矩,又给苏宇回了一份电报,是编辑自己做主,自掏腰包回复的,就几个字,“收到,已经安排排版。”

就这样,时间一晃,五月一日,人民文学正式发表,同时邮局也给苏宇寄回来了几份月刊。

由于是提前寄出去的,所以苏宇收到时,刚好也是发表的日子。

人民文学寄过来的邮件,被送到了公社,由公社下发到村支书手里再交给苏宇。

如此一来,这件事就瞒不住了,原本苏宇就是风云人物,又和人民文学扯上关系了。

那就更不得了了,村支书更是盯着苏宇拆包裹,仿佛不满足好奇心,就不死心的样子。

苏宇只好破罐子破摔,拆开包裹,里面有三套月刊,还有编辑的一封回信。

村支书接过去,仔细询问苏宇缘由,其实倒不是他好奇,而是这件事郭书记知道了。

也就是代替秦书记的那位新书记,他是秦书记的左膀右臂,许多观点都不谋而合,这才帮了他一把,让他上位了,同时也是提防政敌半路使绊子。

毕竟如果因为帮助苏宇的一些事被抖搂出来了,他的名声也会受影响,交给自己心腹,就没有这层后顾之忧了。

郭书记是老人了,比秦队还大,行事作风也是稳重求行,可能不是开阔者,但守江山肯定手拿把掐,毕竟这里面的门道,人家经营数十年,门清。

郭书记之所以那么好奇,也是因为秦书记临走有交代,多关注一下苏宇,这人能帮大忙,但看不好,也容易惹大祸,让他多加关注。

二人彼此之间的关系,郭书记门清啊,亦师亦友,彼此欣赏,可以说相当不错。

郭书记当然不会因为秦书记走了,就故意刁难苏宇,反而谨听教诲,对苏宇格外关注。

这不,听说有苏宇的邮件,还是人民文学寄过来的,他顿时好奇了,特意让邮报员给村长说,问清楚到底啥事?

这种事,倒不是郭书记没有边界感,而是这个时代,你想有边界感也不允许。

像是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一个收到的一定是村支书,你考入大学啦,公社,甚至县里必然瞒不过,人家会亲自上门恭喜,你说有什么边界感?除非是家信。

“乌托邦城下的乌云?你写的?可以啊。”

“想不到咱们村还出了你这么一个大才子,了不起。”

“这份月刊就送我了,回头我组织人学习学习。”

苏宇赶忙拦住,心说你自己看看就得了,要是弄得全村人都知道了像什么样子?

村长虽然答应了,可苏宇还是低估了他这一本稿件带来的影响。

当天先是全家都知道了,老娘更是要组织全家聚会,庆祝,转过天也没瞒住,全村都知道啦。

原因也很简单,村支书这人藏不住喜事,苏宇毕竟是他们村子的,又跟他一样姓苏,属于他的晚辈,那种自豪感是由内而外的,藏不住。

别人问起,他说几句,倒也没什么,巧就巧在,公社组织宣传队给村民宣传政策,弘扬雷锋精神等。

一个宣传员,女同志,得知了此事,问了村支书,这老头子一时没忍住,拿出来月刊。

结果这位女同志是一个文青,平时就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对文学的东西格外喜欢。

说是借去阅读一下,村支书就借了。

结果这位宣传员在给村民演讲时,把苏宇写的作品,拿出来朗读了。

其实人家也是出于好心,村民都知道苏宇写了一篇故事,还上了报纸,嗯哼,老百姓分不太清啥是报纸,啥是月刊。

总之很牛逼,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也为了同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不耽误宣传任务,她就直接朗读起来。

其结果就是台下听的迷迷糊糊不明所以,而几个宣传员则听的泪流满面,可歌可泣,形成了诡异的画面。

听得懂的,心痛如绞,听不懂的,不明觉厉,迷迷糊糊,具体说了啥,一句没听懂。

老百姓虽然没听懂,但这篇故事以主页排版,放在最关键,最亮眼的位置,加上他们自己的理解,瞬间觉得,这篇故事不简单。

回去后就通报了郭书记,至此全公社都知道了。

这件事也不知是从下往上传的,还是上面接到了什么消息得知了此事,但不到一周时间。

公社了竟然要对苏宇提出口头表扬,还要组织人学习他。

同时县里,市里的记者也风云而来。

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这下彻底炸了。

别人牛不牛逼不知道,但本人有这么牛逼的,那必须拿来这份作品欣赏一下。

各大学校,从高中到小学,甚至是赋闲在家的大学老师都听说了。

炸了,彻底炸了,虽然大部分人看了,也不知道具体写了什么,但就是觉得很牛逼,不然怎么可能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