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三界大天师 >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间日月照山河(人间终章)

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间日月照山河(人间终章)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三界大天师!

同上界的动荡波折相比,人间倒算平静。

景泰元年五月,山东滕县李家一农妇产一小龙,周身麟甲漆黑如墨,其父惊惧,以柴刀断其尾。

小龙腾空而去,半年后身长十丈回来复仇,欲掀动大水作乱。

时有黄河龙君显圣灵源王奉张天师之命而来,将断尾小龙捉去。

小龙乃当年从显圣灵源王身上脱离的龙气所生,心中残余了对大明朝廷的恼怒,不愿在大明境内担任水神。

显圣灵源王无奈,亲往京城大真人府向张天师问计、请罪。

张天师广开慈悲之心,准这小黑龙在长白山下大江居住,一时担任水神,二时观测长白山龙气衍生的情况。

自此关外江河始有名讳,叫做黑龙江。

那黑龙长大后时常来山东看望其母,故往后几百年山东、关外等地皆流传“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同年,大学士杨士奇卒,时年八十岁,赠太师,谥号文贞。

皇帝在政事上权柄日盛,幸帝心宽宏,万事都愿同众臣相商,朝堂气氛十分融洽。

再说人道气数之争。

因明朝永乐、宣德两朝皇帝武德充沛之故,瓦剌等草原各部都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瓦剌上表称臣,奉大明为宗主,并定时朝贡。

大明在边陲开设市场,大明以良弓、铁骑、粮食、茶叶等物交换草原上的战马、牛羊、皮革。

双方各取所需,边疆大定,故永乐、宣德二帝功莫大焉。

至宣德后期,草原各部休养数年,逐渐恢复了元气。

瓦剌也先凭从大明得来的良弓,悄然训练骑兵,在草原上东征西讨,终将各部统一,怡然有形成一国的架势。

正统年间,活佛麾下等密宗弟子也悄然接触也先,称大黑天明王选定也先为“天命可汗”,

也先在见识到对方将黑幡轻轻一扬,就能收割生灵性命的手段之后,就俯首拜了一位名唤“宝炎”的喇嘛为国师,让他训练骑兵以图大事。

草原上的野心在悄然滋长,也先似乎能看到自家骑兵踏破燕京,鼎定山河的那一日。

于此同时,大明朝内也在默默积蓄力量,为此不惜停了西南麓川之战,正合实力应对北方瓦剌,以求再演永乐、宣德之武功。

景泰二年,瓦刺朝贡人数超出五十人限额,增加至两千余人。

朝贡团队进献金佛八尊,朱祁钰将其赐予大报恩寺悟空和尚,以褒其弘法之恩。

兵部侍郎于谦当庭斥责瓦剌使节,言其入京人数违制,有不敬皇帝之罪,当拒绝其赏赐。

瓦剌使节自辩,称此次来京的都是边陲商贾,因大明国商人用来交换战马的弓箭、布帛、粮食等物以次充好,特来请皇帝做主。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将那大奉天殿吵嚷的如市井一般,依旧辨不清孰是孰非。

最终朱祁钰下旨,只对规制内的五十个瓦剌使节进行赏赐,且赏赐之物消减一半。

瓦剌使节不服,离京之日在驿馆留下书信,放言日后瓦剌不再来朝。

皇帝震怒,禁止边市以弓易马,铁器不得再列入双方贸易范畴,并下旨严禁汉人学习胡人习俗,违者严惩。

楚王、肃王、庆王虽就藩各处,但在西安等地都有马场,朱祁钰又下旨三王大力培养战马卖给朝廷,以充京营所需。

瓦剌开始不断南下,以小股骑兵不断侵扰边境,张大真人弟子左梦鱼携王鼎和一众江湖能人异士一起参军,以普通士卒之身赚取军功。

兵部侍郎于谦自请巡视边军,历时三年,主持边军防卫战事二十余场,胜多败少,履历功勋,加兵部尚书。

左梦鱼、王鼎等人这几年也从众军卒中脱颖而出,渐渐能独自领军。

于谦排兵布阵,仍以防守为主,但凡瓦剌来犯,击退敌军后追击数里便叫士兵做出人马疲敝之态,边陲各城都是这等情形。

这计策并不高明,草原瓦剌开始也觉得这是大明朝廷诱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

但历经数年皆是如此,明军防守严密,打退敌军后明明占据优势,却总是无力追击。

甚至是也先亲自带兵,打出“可汗”大旗来犯,明军都没能抓住擒获“敌首”的机会。

也先和帐下谋士商议许久,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

那便是大明不善养马,双方贸易断绝后这几年,大明军中战马损耗太大,新补充的马匹远不及当年从草原上购得的良驹。

这才造成了大明骑兵战力大不如前,只能守城,不能追击、围歼来敌。

世间之事有时候就是这样匪夷所思。

明明一眼就能看破的简单计谋,被有心之人持之以恒地奉行了数年。

再有一点点叫做“野心”的毒药作为催化,那拙劣之计就会起到奇效。

景泰七年秋,也先尽起大军十万,对外宣称兵三十万,进攻大同。

且军中有一支竖黑旗,披黑甲的骑兵,善使瘴气伤敌,往往隔着数十丈远将手中黑幡一挥,便有大明将士殒命。

明军不敌,连丢数城,致使战线不断后撤,也先大军直逼京师。

朝堂上弹劾于谦的旨意多如牛毛,皇帝朱祁钰尽皆按下不发,仍力保于谦掌军。

也先一路畅通,强掳资粮无数,供至京师朝阳门外。

于谦下令围堵,周边五十余万大军如今勤王,又有张大着人麾下神火军参战,终近歼也先大军,得俘十八万之巨。

贼首也先在黑甲军挥斥下冲出重围,神火军奋起直追,尽灭黑甲军,唯也先率千余残部潜逃至关外。

于谦令左梦鱼率麾下王鼎等继续追杀,恰逢也先率残部截杀女真人抢夺补给。

王鼎仗五行遁术将也先拖下战马,左梦鱼使长枪连杀密宗邪师三十人,俘也先而回。

此战天下大定,人道气运之争落幕,左梦鱼凭军功封侯,王鼎封伯。

于谦因使诱敌之计,令诸多百姓遭灾,自请辞去兵部尚书之职,上不许,朝议功过相抵,不赏不罚,仍留原职。

朝廷又定计,将战俘所得牧民分散,作为力夫发配天下各处,令其或垦荒山野,或充作旷工,或者干脆充作下西洋的船夫。

一时之间草原之上尽是妇孺,幸大明皇帝心怀慈悲,广开边市,以粮食低价卖与牧民,并准其先行赊欠,来年以牛羊偿还。

草原百姓都感皇帝恩德,中原又遣商人,书生深入草原,广宣教化,贩卖茶、盐、稻米等物。

如此又过数年,草原百姓都以中原吃食、用具为常,更多有学中原文字,来中原谋生者。

而中原百姓也渐喜食产自草原的羊肉、奶脯等物,自此汉民、牧民之间的隔阂愈发淡薄。

皇帝又不顾朝廷众臣反对,改革军政,从草原牧民中征调心慕中华的男子入骑兵,军饷待遇同汉军等同,只是不得担任军官之职。

新兵入营前都需接受将官教化,使其明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理,直至将自身视为大明子民,自此边患绝矣。

几年前大明和瓦剌之争,让众臣看到了五行遁法,离火神通等道法的玄妙之处,故皇帝倡议,征善异术的修行人为朝廷效力。

众臣商议数载,终于有了决断:“可令修行人为吏员,杰出者可给予官员俸禄,只是不能独掌一地政事。”

毕竟,在朝廷百官眼中,最好的修道人都应该像张大真人那样,虽有神通法力,却整天窝在大真人府不出,连朝臣也不来往。

如张大真人那样淡泊的才是好道士,不然便是妖道误国。

皇帝也认可了众臣之议,同张大真人商定之后,在人间颁布了“倡道招贤榜”,征调能人异士为朝廷做事。

张大真人亦凭此机会重订正一盟威之道,临修行人可为人道朝廷所用,但不能行害民作孽之事,否则严惩。

并将城隍神等人道众神的权限扩大,令其不仅能监察鬼神,协理阴司执掌生死,亦能监督在人间行走的修行之事。

try{ggauto();} catch(ex){}

确立赏罚体系,令为朝廷效力的修行人也能积累功德,死后能入人间城隍麾下,或者阴司地府担任神职。

自此那些修成些神通,又自感长生无望的能人异士纷纷出世,不必再像之前一样被人视为异端。

老百姓的包容心总是像大海一样广阔,七八年后,人间大有“神通显圣”的迹象。

以甲马符日行千里往来送信,有身负神力者开山修路等种种异事都成了常态。

关圣所立丹天伏魔院也深入百姓之心,大小城池、村墎、甚至是边陲之地都有关帝庙。

普通百姓都形成了共识,若有妖魔作乱,或是修行人欺压良善,无论是去城隍庙还是去关帝庙告状,都是一告一个准。

又过了几年,张牧之见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人间百姓都对“神通道法”接受的差不多了,就令那些大小洞天世界悄然打开了些缝隙。

洞天世界中那积攒了几千年的天地灵气慢慢反哺人间,于是人间修行之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虽说人间水汽轮转自有定数,但修行人多了,那风雨气象就再难以形成大的灾害了。

有了修行人辅佐,京城对各地的统辖更加便捷,政令一日便能通达天下。

朝廷征调了千百名修有肉身大力、五行法术的修士,开山架桥,铺设道路,兴修堤坝、沟渠等水利工事。

再加上船队从西洋带回了许多良种,朝廷大力倡导之下,百姓争先耕种,产出果然颇丰。

渐渐地,这天下之人就不再为吃不上饭而发愁了,大明国力愈发昌盛。

下西洋也成了常例,人间百姓都知晓大明之外还有世界。

连普通百姓也视海外为致富的机会,保命出海者络绎不绝。

时日久了,朝廷放开了禁制,那富商也开始造船出海,带仆人、力夫去开垦海外富饶之地。

但更多人还是愿意跟随朝廷的宝船出海,因为那官方宝船上配有火炮,还有许多修道之人保驾护航,碰到什么海贼强盗、海妖精怪都能应付。

有那四野八荒之名也跟着宝船来大明朝贡,三千诸佛几年传教,那些西方番僧都将中原视为天朝上国,佛门圣地。

中原雪窦山,珞珈山,普陀山等佛教名山,甚至是悟空和尚主持的大报恩寺都成了享誉中外的佛门圣地。

人间大定,朱祁钰被朝野尊为圣君,而内阁首辅于谦的贤名也是广为流传。

至景泰三十一年,燕京城大真人府门前来了七个气质古怪的精怪。

青璃将七人领进府中,张牧之只看了七人一眼便摇头失笑:“原来是勾陈大帝定下的几位辅神,你们这些年在藏在何处了?”

七人中有个身体胖大的壮汉上来见礼:“我们几个本在麓川思任发麾下效力,得知天师对我等杀意甚大,故而一直不敢现身。”

“难怪当年代宗在位时,倾举国之力,劳动大军数十万,耗费钱粮无数也不能平定麓川,果然是勾陈大帝在背后操弄兵戈之事。”

张牧之笑着把玩手中的金光如意:“那你们几个现在怎么肯出来了?不怕我出手杀你们吗?”

七人都目光谨慎地看了那如意一眼,然后一起躬身再拜。

依旧是那胖大汉开口:“麓川虽是一偶之地,但有我们几个相助,也能拖垮大明的国力。”

“但新皇帝得了天师指点,甘愿忍受屈辱,同思任发定下盟约,令那战事止歇,我等也就无可奈何了。”

“这几十年来,大明国力日盛,人间修士也越来越多,咱们十二辅神归位后也难以再操弄气候为害了,想必天师不会再杀我们。”

“而且当年我们得赐辅神玉牌时,勾陈大帝麾下的仙官说了,什么时候这人间末法劫难有了定论,咱们才可出世,令那十二辅神归位。”

张牧之心中明悟天机,也知晓了勾陈大帝的打算。

勾陈大帝和六御大帝中的其他几位一样,真身都在混沌之中抵御那些想要灭世的混沌魔神。

只是同紫微大帝愿意扶持主劫之人不同,那勾陈还存了势不可挽回时,便重开天地的念头。

当年李善长倒卖阴阳,以及后来的麓川之战,背后都有勾陈大帝的手段在操控。

不过勾陈大帝“加速末法”的想法也不是十分坚定,所以才能容忍张牧之在人间折腾。

这胖大汉口中所说“人间末法劫难有了定论”,其中土木堡之变就算是“定论”的一种。

若任由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国力都被打残了,国运自此开始走下坡路,任凭张牧之有多大的法力都不能挽回。

那时候这几位辅神便会出世,操弄节气,掀起气候再难,加速末法降临。

当然,现在张牧之成功挽过了人道气数,大明国运日盛,眼看着这末法劫难算是过了。

这七位勾陈大帝定下的辅神才敢出来,他们到张牧之面前,便等若是表达了勾陈大帝的态度。

日后勾陈大帝不会在理会人间之事,任由张牧之主导三界鼎革。

张牧之点了点头,抬手将那“亥猪”玉牌丢给胖大汉:“这是我手中最后一枚玉牌,你拿去吧。”

七个精怪都是躬身道谢。

张牧之又吩咐道:“十二辅神之中,我门下占了五位,勾陈大帝麾下占了七位。”

“尔等归位之后,不可作孽行灾,当主导气候时节,辅助人道朝廷,生养亿万黎民百姓。”

“我已重订正一盟威之约,你们若犯了规矩,莫要怪龙虎山后人不讲情面,行那屠神之事。”

七个精怪都噤若寒蝉,连连保证“不敢触犯天条”,而后一起退出大真人府。

又过了半月,东岳天齐大帝将炳灵公召回泰山,把自家法力尽数加持在炳灵公身上,只保留一点不灭神识转世投胎去了。

正是成就先天境界无望,弃了神道,准备来世转修仙道,像他那兄长东华帝君一样以仙道成就先天境界。

景泰三十二年,张牧之、杨戬、长明仙子、悟空和尚、张懋丞、青羊道人、长青子、燕赤霞等一起飞升上界。

从来天仙难得,自老君传法,张道陵立教以来,从未有过这么多天仙一起飞升。

左梦鱼,玉罗刹这两位弟子,以及赵强所领五百名神火军亦跟着张牧之往上界去了。

张元吉返回龙虎山,继任第四十七代天师之位。

胡馨儿、黄二郎作为张牧之的弟子,留在下界辅佐新任天师协理道教诸事。

景泰三十三年,景泰帝焚表昊天上帝,敕封张牧之为“九霄雷祖大帝”。

并上奏后土皇地祇,请求开放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让那些被封印起来的灵山宝地再现人间。

浩渺太空之中传来一个宏大的声音:“准奏!”

“轰隆隆隆!”人间各处响起地动山摇之声,大明又多了诸多仙山福地和数万里的疆域

那些仙山中的地仙和阳神真人都带着弟子走出门派,先是上表朝廷,表态服从人皇天子管辖,而后一起往龙虎山朝贺。

上任天师已经正位神霄玉清真王,又号九霄雷祖大帝。

他定下的盟约看似比当年祖天师所立条例要宽宏许多,准许修行人在人间显圣。

但这些地仙都见识过张牧之的手段,哪个敢以身试法?

故而张元吉虽仅有阳神真人的法力,但仍受到人间诸神和修仙之人的共尊,天师之名无可撼动。

随着洞天世界开启,滚滚天地灵气在人间散开,各种祥光瑞霭照耀天地。

所有修行之人都知晓,修仙盛世来了。

“你还有二十年时间,可寻个妥善的方式定下章程,避免自家子孙称为误国昏君!”

这一日景泰帝下朝回归寝宫,耳边突然听到了张牧之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