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扬明 > 第357章 京中事

第357章 京中事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扬明!

六月初五,北京城。

这会正是午时,一日之中日头最为毒辣的时候,就连空气都也带上了些许温度,让人烦躁不已。

唏律律!

突然一匹战马的嘶吼声在永宁门外的官道上传来,引得永定门外排队进城的百姓们纷纷抬头望去。

竟是八百里加急。

"这又发生了何事?"

有好事的百姓迎着有些刺眼的阳光,好奇的问向正勘验身份的驿卒。

不过那名驿卒未发一言,仅仅是抿了抿嘴,待到交付了印信之后便重新翻身上马,径自朝着城中而去。

"嘶,别又是西南出什么事了吧?"

待到那名驿卒进城之后,刚刚核查印信的守城士卒不自觉的低喃了一声,这竟是自云南而来的信报。

周围的百姓们闻听这名士卒的低喃声后,脸上也均是露出了担忧之色,难道是四川又出事了?

这大明怎么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呢...

...

...

乾清宫暖阁内,朱由校正捧着一本奏折仔细的瞧着,眉头微皱,表情极为严肃。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

这漕兵的状况竟然如此贫苦,完全超乎朱由校的想象。

“陛下,阁老们都到了。”

正当朱由校若有所思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声音突然在朱由校的耳边响起,将其拉回了现实。

闻听此言,朱由校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意外,他今日没有宣召何宗彦等人啊。

"快请进来。"

随意的将手中的奏折推到一边,趁着何宗彦等人还没有到的功夫,他正好闭上眼睛歇息一会。

没让朱由校等太久,暖格外便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臣等,参见陛下。"

闻听此话,朱由校将眼皮缓缓抬起,发现暖阁内的人数竟然颇多,不由得心中更为好奇。

"今日倒是没有发现周部堂..."

打量了一圈,朱由校意外的发现,六部九卿几乎全来了,除了吏部天官周嘉谟。

"陛下,周部堂因病告假,应是需要在家休养些时日。"

听到天子问询,一身红袍的何宗彦连忙起身,冲着朱由校回禀道。昨日他才刚去过周嘉谟的府上探视,对此间情况颇为了解。

朱由校闻言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扭头看向一旁的王安:"大伴,一会别忘了从宫中选些好的补品,送至周部堂的府上。"

"陛下放心,奴婢省得。"在一旁肃立的王安,连忙躬身应下。

倘若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在前段时间争论选派何人出使朝鲜的时候,周嘉谟还精神十足,看不出来有丝毫病态,这怎么说病倒了又病倒了呢。

"倒是忘了诸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短暂的沉默过后,朱由校从嘴角勉强挤出了一抹笑容,略有担心的问道。

这么多人携手而至,定然是有大事发生。

难道辽东建奴又有动作?

可是朱由校分明记得,前段时间辽东经略熊廷弼还向其汇报,言说辽东建奴似乎收缩了兵力,从以前占据的诸多城市中主动的退了出去,转而呈现一幅防守之势。

"陛下,云南巡抚闵洪学以及黔国公沐昌祚连同上书,云南定远发生洪涝灾害,水溢田禾、庐舍,溺三百余人,牲畜无数。"

依旧是何宗彦主动起身,向朱由校回禀。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声音不再像刚才那般轻松,而是有些凝重,脸色也不太好看。

此话一出,暖阁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肃。

朱由校嘴角的笑容也不由得僵住了,一脸不可置信的盯着刚刚发言的何宗彦。

"阁老,你说哪里出事了?"

眼下辽东建奴才刚刚消停了片刻,难道帝国的边陲又要生乱?

"陛下,云南遭灾。"

迎着天子有些灼热的眼神,何宗彦硬着头皮给出了第二次答案。

"毕卿,朕记得云贵川三省的税银以及粮食均是留在了地方,没有进入太仓库吧。"

朱由校很快就从震惊中缓过了神,并连声向一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发问。

无论发生何等灾害,最苦的永远是当地百姓。在这等情形之下,保证这些灾民们的生存,方才是重中之重。

倘若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重现去年陕西固原州遍地饿殍的那种惨况。

但是朱由校隐隐记得,好似因为奢崇明叛乱的原因,他曾下令云贵川三省的秋粮不必押送进京,以供地方。

"回禀陛下,云南这两年的秋粮的确没有押解进京,并未充入太仓库。"

毕自严听到天子点出自己的名字,也连忙从座椅上起身,回答着天子的问题。

"好,好。"

"传旨云南巡抚,令其配合黔国公府,全力救治受灾百姓,并妥善安置灾民。"

听到毕自严给出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朱由校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笑容,忍不住的叫了一声好。

想不到昔日的无心之举,竟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

只要云南有足够的存粮,相信一定能够保证此次受灾百姓们的生存问题。

更遑论云南还有着世袭罔替的黔国公府在,有陕西平凉韩王府的前车之鉴,相信黔国公府一定做不出来利令智昏的举动。

"陛下放心,通政司已经收到贵州巡抚王三善的奏报,他已经调拨贵州省内的存粮,运抵云南定远。特报予朝廷知晓。"

何宗彦连忙向朱由校汇报了另一个消息,安抚一下天子有些焦急的情绪。

此话一出,朱由校的脸色果然肉眼可见的暖和了许多,不住的颔首。这才是他欣赏的能臣干吏,遇到大事,能够拥有自主决断的魄力。

倘若事事都要预先征询自己的意见,恐怕等自己知晓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陛下,定远灾民有贵州以及云南两省的存粮,想必不会生出什么大乱子来。"

"臣等今日前来,实在是另有担忧。"

似乎是见到朱由校脸色缓和了一些,兵部尚书孙承宗反而主动起身开口。

"老师,还有何事?"

朱由校定了定心神,将目光放在了孙承宗的身上。

云南遭灾,涉及到的应当是内政,无论怎么看都与孙承宗率统辖的兵部无关。

"云南土司,心怀不轨,不可不防。"

孙承宗眼神一凛,声音有些阴冷的说道。

涉及军事要务,乾清宫暖阁内顿时再度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是闭口不言...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第357章 京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