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刘备的抉择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穿越历史:泱泱华夏,对话古今!
诸君,且还昭烈帝一个公允的名声!
当这句话出现在直播间的弹幕中的时候,很多人都愣住了。
黄雷和何久愣住了,是因为他们从未想过,有人可以为一档综艺节目争辩至此。
很多的历史系教授,以及学者也愣住了,因为他们从未想过有人可以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声争辩至此。
甚至一些喷子都愣住了,因为他们同样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们的同行会引经据典,摆事实举例子,争辩至此。
而这一切,好像都是黄渊带来的。
“不论刘备人品究竟如何,但他确实是一位可敬的帝王。”
“唉,诸葛亮选择的君主,本就不凡。只不过这些年被某些营销号给坑惨了而已。”
在这等发言下,大家对于刘备的印象开始逐渐转好,甚至之前开口与之辩论都主动道歉。
“好吧,我承认我的观点太过主观,带有个人的情绪色彩。刘备确实是个可敬的君王。”
看完这一场争辩之后,其余观众只觉得神清气爽,分外精彩。
其实这也算是《泱泱华夏》的一个小福利,这档综艺,不仅仅是内容吸引人,有时候评论区也值得让人驻足观看。
不过这一切黄渊并不知晓,他只知晓,在他说完这些话之后,眼前的刘备就变了。
开始用一种极其怪异的眼神看着他,就像是,像是在看一位绝世谋士,又像在看一位知己。
“原来,这世间还是有人明事理的!”刘备叹息道。
是啊,也许自己压根就不用渴求让每个人都满意。
毕竟就算对同一件事,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看法。
我无法左右别人怎么想,怎么看。
我唯一能左右的,是我自己啊!
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那我便足够了!
“多谢先生教诲!”说完,这位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竟然向着黄渊躬身行礼,深深鞠了一躬。
这位虽然没有给他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兵员,土地什么的。
却让他明悟本心,这一点,更加可贵!
“还请先生教我,如何才能光复汉室!”
是的!在黄渊说完那一系列话之后,刘备脑子里就两个想法。
一个是此言非虚,自己之前的目光格局,过于局限了。
第二个就是,此人乃当世大才也!
这样的人,不挖过来给自己用,他就不是刘备了!
但奈何,这位不是古人,而是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后世之人。
让这样的人给自己当谋士?似乎不太可能。
既然如此,他也就退而求其次,问出了自己心中最渴望答案的那个问题。
说完,又是一个鞠躬,态度尤为恳切。
黄渊急忙上前,扶起刘备,道:“皇叔不必如此。”
“但有所问,必有所答!”
“想要光复汉室,还于旧都。自然是要靠武力,靠战争!”
是的!很简单的答案,但却无比正确。
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刘备就算名声再好,嘴皮子再利索,说破天去,曹操也不会让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真正能决定历史的,还得是战争!
“而战争想要获得胜利,最需要的自然是人才。”
“这人才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武将,一种是谋臣。”
“我自一千八百年后而来,通晓当今世上,所有的文臣武将,若是皇叔需要,我可一一告之。”
听闻此言,刘备眼眸瞬间亮起。
是啊!人才!乱世之中,除了兵和地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如果他能掌握乱世的所有人才,岂不是占尽先机?就算现在稍微落后了点,但后期肯定能奋起直追,与曹操孙权等人平起平坐。
“只不过,皇叔要想好。”
“本来,曹操也好,袁绍也罢,甚至是那江东孙家,你们之间的竞争,都是公平公正的。”
“但皇叔如果听了我话,知道了当今世界上的人才都是何许人也,便算是作弊了。”
“到最后,就算是胜过了那些人,夺取了这天下,也胜之不武,要受后世人耻笑。原本仁义的名声,也将毁于一旦。”
“不知,刘皇叔还要听吗?”
听闻此言,原本欣喜若狂的刘备竟然渐渐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好似在沉思。
是啊,本来他们这些诸侯之间的竞争都是公平的,在史书上挑不出一点错来。
但如果他今天听了黄渊的话,就是作弊了!
这是最令人所不齿的,一旦暴露,只怕好名声算是彻底没了。
要知道,他现在可是个无兵无地无官职的三无人员,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一口好名声。
要是连这名声都没了...
一边是名声,一边是光复汉室的理想,两难的抉择,再度摆在了刘备面前。
“嘶,这个选择题也太难了吧。”
“没错,尤其是对刘备而言。”
“光复汉室是他追逐了二十年的梦想,而好名声是他现在最珍贵的东西。”
“如果两者必须放弃一个,他到底会怎么选呢?”
其实,不只是刘备。
我们同样如此,在追逐一些人或事的途中,肯定是会遇到一些两难的抉择的。
这时候,到底是该放弃心爱之物,继续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呢?还是留下心爱之物,彻底埋藏自己的理想?
很快,刘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剧烈起伏,随后又长长吐出一口气。
仿佛是要将这二十年来遭受到的磨难与挫折,尽数吐去!
“我,要看!”
刘备给出了他的答案!
但直播间内,却是鸦雀无声。
这算不算是一种另类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也许是吧。
这样好吗?
这还是那个谦和有君子之风的刘备刘玄德吗?
竟然能说出要公然作弊,此等恬不知耻之言。
但,错了吗?
未必!
只是一种人生态度罢了。
一种舍取观念罢了。
你可以不喜欢这种行事手段,但似乎没资格去指责这是错的。
毕竟,人与人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