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 第362章 准备买船

第362章 准备买船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等所有人都忙完了,她找到古原驿站的衙役,与之交谈几句,很顺利的见到了官船的掌舵人。

邀请对方到茶馆一叙,让白薇守在门口,她和舵手做了一笔交易。

离开的时候,虽然腰包瘪了点,但她心里是满足的。

高高兴的打道回府,白薇好奇的在路上问:“娘,您和那位官差聊什么呢?”

“聊这么久,还要了笔墨纸砚。”

李英兰好心情的给了一记,你猜的眼神。

白薇连说了好几个,都没有猜对,李英兰摇摇头,走进家里她才终于说。

“我从那位舵手的手中,买了一副海底暗礁图,只要有这副图,以后所有的商船都可以避开海底的潜在危险,减少翻船的可能。”

白薇有点不理解:“娘,行商是好事,对老百姓都有利,为什么要格外花钱买图?”

“再怎么说,咱们家在青泥浦也有妹夫支撑着门面,想要一张图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吗?”

李英兰走几步上位落座,殷周氏端来茶水,她抿了一口继续说。

“的确,诚如你所言,我们家有了一点权势,可以仗着权势行方便。”

“开通行商,是造福了青泥浦的百姓。”

“但是这一切跟这些舵手,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都是替官家跑船的小吏,就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过活。”

“家不住在青泥浦,也没有余力去做生意,青泥浦的百姓活得好不好,跟他们有何关系?”

“人啊,总是会先想到自己,没有一丝好处可拿,有多少人愿意白费力气?”

“你以为我又出钱又出力,就没有私心吗?”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我现在奔前忙后,多半是为了女婿他们两口子,之后才是本地的百姓。”

“倘若我们以权压人,你能保证咱拿到的暗礁图,没有一点疏漏吗?”

“反正是白画的东西,人家说一句忘记了,不知道,可以轻描淡写的揭过去。”

“一旦触礁,咱失去的不仅是财物还有人命。”

“但是拿了钱给他,事情就不一样了,他若是有任何纰漏,都承担不起后果。”

“收了钱,就得把事情办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白薇恍然,这份钱的确该花。

有时候,该大方一定要大方,该小气的时候也别为了面子装阔气。

白薇受教的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质疑。

“至于桑种柳做的画,我已经托付那位舵手捎带回去了。”

“你现在去把董有森和小果找来。”

“哦好!”白薇起身出去。

李英兰跟老二和女儿说起自己的想法。

“官船不着急走,我的意思是,小果你抓紧找几位当地的媳妇,手艺巧的人,按照你二哥说的办法,做一点贝壳风铃出来。”

“先尝试让驿站的人,帮忙把贝壳风铃带出去卖,看看古原县周边的效果怎么样。”

“难做吗?”董有果有点担忧。

董有森道“小妹,不难做,哥哥我这种大老粗也能行。”

李英兰眼神睇了一下老二:“蒋知府的意思是,要在青泥浦购买船只,只有本地造出来的船只,才可以抵御海上的风浪。”

“这几天你去物色一下,什么地方能买海船。”

“我们尽快去把生意谈下来。”

董有森脸色一变:“娘,知府大人不会是想让咱家垫钱买船吧!”

“咱家自从来了青泥浦,一直在花钱,可没有进项呀!”

“嘿?就以为你抠门是不是?”

“娘跟你一样抠门!放心吧!”

“知府许诺了,船到付款,只要我们家出面谈的,不管多少价格,知府大人都付款。”

“哇……那要买多少艘?”董有森觉得,知府太信任他们家了。

李英兰伸出一根手指。

“一艘?”

“才一艘船不顶事啊!”

董有森觉得从古原到青泥浦,一来一回挺耽误事儿的。

“既然是行商,最起码要两艘,至少有个往返是不是?”

“不是一艘,是十艘。”她又抬起另一只手,比了拳头。

李英兰抿唇轻笑:“咱临安配4艘、古原县、古华县、古塘县各分配2艘。”

“知府大人出钱买船只以后,码头和船只的使用权,都归他说了算。”

“有人想要出海行商,就需要过他的手,逐年给官府缴纳,船只租借费用,买船的成本一收光,剩下的事情,就是坐着数钱了?!”

“嘿?蒋知府挺精明呀,环节一套一套的,自己在幕后就把钱给挣了。”

李英兰想起加开糖税的事情,她摇摇头。

“也不一定是知府的个人办法,你们别忘了人家是知府,自然有左膀右臂。”

“陈端茂那个人,聪明着呢!”

“至于挣钱,依据蒋知府的为人看,他是不会中饱私囊的,没有证据的话,你别瞎说。”

董有森严肃的点头:“是,我知道了。”

本地的事情,找本地人打听最靠谱。

赵远算半个本地人,董有森第一时间找上他。

赵远对二舅哥的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董有森从妹夫的口中,得知了本地许多造船厂的信息。

原来,在从前的青泥浦,海盗还是一小股,不成体系不成规模,那时候除了捕鱼业发达,还有造船业也发达。

人们互相通商,往来络绎不绝,可以带动小池港的经济一起腾飞。

可是后来海盗中,出了一窝特别厉害的海盗,他们通过黑吃黑的方法,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现在的五色门。

由于抢劫商船的事情频频发生,海上除了要抵御自然风险,还要防备人祸,所以愿意行商的人就少了。

再加上青泥浦不仅有海盗作乱,另有外敌袭扰,作为千人的驻守部队,很难面面俱到的,在偌大的海面铺开防守,保护过往商船的安全。

军队总是无法将海盗头目剿灭,也无法将外敌彻底驱除。

最可恨的地方在,许多海盗是本地的渔民,他们拿起刀可以打劫财物,放下刀可以是良民。

这才是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因为打劫带来的暴利实在是太丰厚了,再加上四肢健全的男青年被征调去当兵,青泥浦许多造船厂因为严重缺工人,甚至开始荒废。

现在,继续勉力维持造船的,也只有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