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公车上书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带着空间闯诸天!
最终,这份史称《马关条约》的不平等条约还是被签订了,而且签订他的人还是李鸿章。
因为日本方面是指定了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
消息传来,这就让不少的官员准备看这位淮军大佬,同时也是洋务派巨头之一李鸿章的好戏了,毕竟这位可是清朝有名的“糊表匠”。
在谈判当中,日本提出的条款十分的苛刻,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可日方的代表伊藤博文却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
随后在清政府的电令下,李鸿章遵旨定约,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而在京城。
“听说了嘛,咱们跟日本那边签约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怎么不知道?”
“就在昨天,我小舅子的三姨丈的侄子在电报局那边上班,一大早就接到电报了,准没错。”
“早点签了也好,省的天天打仗还得死人。”
“好个屁!你知道嘛,那帮东洋鬼子把咱们的台湾给占去了,还有···”
就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天一大早,京城这边就得到了消息,并且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迅速的传开了。
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出来了,尤其是那割让台湾及辽东和赔款白银二亿两的内容,更是被听到的人给传疯了。
而这个时候,正是京城新一届的会试完毕,那些举子们正等待着发榜呢。《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无数在京城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那台湾籍的举人更是当场跪地,抱头痛哭。
“诸位,今国朝蒙难,遭外强侮辱,我辈···”
更是有数名举子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高呼着要去建言反对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其他举子的支持。
随后,这几人当中的康有为,更是直接手书了一份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并遍邀举子们一同签名。
此番举动,引得十八省举人响应,因为想要签字的人太多了,而且消息扩散也需要时间,所以也就耽搁了几天。
当这签字完成后,大略的统计了一下,足有一千二百多人纷纷在上面签字。
在第二天的上午,由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带领着十八省的举人和数以千计的百姓,浩浩荡荡的一起前进着,聚集在都察院的大门前,请代奏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这一运动被史书称之为“公车上书”。
虽然最后上书被清朝的官员给拒绝,但也宣告着维新派这一政党势力,正式的摆在明面上。
也代表着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奏响了前奏。
同时,也让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改良政体,势在必行。
在喜来临的家中,李陌、鲁正明和田魁再一次的聚在了一起,这次还是由鲁正明发起的,只见他在喜来乐家的后堂内,从怀中拿出了张纸:
“来,看看!”
在将这张纸在书桌上铺平后,颇为气愤的说道:
“日本国地图,把咱们台湾岛给印上了!”
“是嘛!”
“有这事!”
面对鲁正明的愤慨,喜来乐和田魁都是伸着头看去,而李陌则是瞟了一眼后就不在去看了,不过他脸上的表情也不大好看,毕竟看到这玩意,觉得窝囊啊。
“就在这儿!”
鲁正明指点着地图上台湾的所在,而喜来乐看着地图上,那描绘的跟个小叶子似的台湾岛,下意识的说了句:
“就这儿啊,倒是不大。”
“不大?!”旁边的田魁都被他这句话给吓到了。
而鲁正明虽然也是气氛,但到底也知道喜来乐是无心之失,所以也就耐下性子给他解释了起来:
“你们沧州大不大?”
“大呀!”一提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生活了数十年的喜来乐当然是如数家珍了,直接就给了个大概的数据:
“骑快马跑一圈得两袋烟的功夫呢。”
“绕台湾岛跑一圈,你俩月也下不来呀!”
旁边田魁的话,直接就让喜来乐倒吸了一口冷气,惊异道:
“啊,有这么大!”
“如果台湾岛是个烧饼,你们沧州也就是一粒芝麻。”
鲁正明很形象的比喻,让喜来乐的认知更加的深刻了,惊叹着:“这李鸿章割地可够大方的呀!”
“我听说,要不是他中了日本人一枪,还得往大的割呢!”
田魁说的小道消息,反而让喜来乐更加的鄙夷李鸿章了:
“啊!别说着和烧饼了,它就是芝麻,他也是咱大清国的一块肉啊!”
“他李鸿章就不怕背上个千古骂名!”
“那有什么办法!咱大清国就这么软!”
鲁正明说道这里的时候,气的直接就轻拍了一下桌子。
“换了我,那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签这个条约!”
而喜来乐说这话的时候也是颇为硬气,并且也拍了下桌子,但随后就被田魁给回怼了:
“你不签,架不住他有人签啊,把你杀了换上李鸿章,他还不是签了!”
“国不昌,民不强,加上愚昧落后,这面对人家日本能不败么!”
鲁正明感叹了一句之后,又转头看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李陌,沉重的说道:
“为今之计,我认为唯有变法维新方才是我朝的唯一出路,不知李先生有何高见?”
“我就一个市井小民,那有什么高见。”
面对鲁正明的询问,李陌并不想作答,知道答案的他,也没有什么显摆的意思。
他李陌只不过是个过客,在这个世界待得时间有限,而鲁正明这样不断寻求希望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救世主。
“李先生谦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说了,您可是从南洋归国之人,想必在外面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还请您不吝赐教。”
说完这句话后,鲁正明直接朝着李陌弯腰拜倒,惊得李陌直接一把就把他给拖住,不让他拜下去。
“变法维新确实是条出路,但到底能不能成功,成功后的结果时好时坏,这些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在我看来变总比不变好,变起码还有机会找到活路,不变的话,那就是坐以待毙的等死了。”
这番话,让鲁正明听的脸神色有些郁郁,不过并没有出言反驳,而是仔细的品味着这看起来模糊两可的话。
李陌何尝又不想直言相告呢,可是正如那句话“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鲁正明这虽然不是成见,但却是信念,这个更加的厉害。
而且,以现在的局势来看,维新变法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