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潘安的科举路 > 96.上京赶路

96.上京赶路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潘安的科举路!

今天天气晴朗, 万里无云, 暖风吹的人心情都好了。 终于等到放榜这一天,结果四个人都起晚了。

潘安和潘平是忧心自己的成绩失眠了, 二叔是忧心潘平的成绩失眠了, 姑父是被潘安翻来覆去的折腾弄得失眠了。

等四个人赶到榜单的地方已经放榜了, 榜单四周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再看从人群中挤出来的人,比县试的时候见的还要激动,考上的激动得哭了, 没考上的伤心的哭了, 毕竟府试过了就是童生了, 激动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

这时姑父已经按捺不住要往里挤了, “二柱,你在这等着姑父,姑夫看了榜单就回来找你。”

看姑父这表情颇为复杂,估计是怕他考不上太伤心, 想着自己先去看看, 心里有个数。

二叔和潘平早没影了,不知挤到哪去了,他四处看看, 也有点跃跃欲试, 他更好奇自己能不能考上啊。还有他们这次一起同行的人, 他也好奇, 不知何毅这次会不会还是头名。

“姑父,你从右边往里挤,我从左边,这样能快点把整个榜单看完。”潘安说完撸起袖子就跑到最左边往里挤。

这时候大家就顾不上读书人的斯文了,潘安眼瞅着有两个从里面歪歪斜斜扭出来,把鞋子都挤掉,头都弄散的。

不过还是有镇定的,就在潘安奋力挤到中间的时候,旁边一位大兄弟正往反方向挤,边挤还边对他笑。

偏偏他笑得十分古怪,明明十分高兴了,还要硬抿着嘴角假装淡定,再加上他下巴上还有颗痣,痣上还长了根毛,正对着潘安,十分辣眼睛。

潘安瞅了他一眼就不想再看,偏偏这位兄弟还盯上他了,“这位仁兄,在下枫县赵梓隆,正是此次府试第六十七名,不知兄台姓名,可是榜上有名?”

潘安觉得这人太没眼力了,没看他正奋力往里挤吗,要是看到了还会这样,再说了他看着比这人小多了,叫什么兄台,不就是六十七名吗,又不是第一,显摆什么。

潘安心中一动,这何毅应该位列前茅吧,这人既然看过榜单那前几名肯定是知道的。

“在下乃是为家弟去看,家弟姓何名毅,武安县人士,不知贤弟是否看到?”既然你叫我兄台,我就叫你贤弟,反正我不吃亏,潘安就是这么想的。

那赵梓隆果然一噎,说话有些吞吞吐吐,“哦,好似是此次第三名,真是恭喜了。”

潘安握住他的胳膊直说谢谢,好像真是他弟弟中了第三一样,看对方表情果然不太自然,本来对着人秀成绩,结果被秀了一脸。

潘安也懒得和他纠缠了,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呢,敷衍两句就越过人接着往前挤,终于看到了榜单最左边。

从下往上一看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一百七十八名,此次共录取一百八十二人,他倒数第五,运气还不错,中了。

他帖经和墨义答得非常不错了,就算有错别字应该也没几个,就是诗做得太一般,估计考官也是看他基础扎实让他中了,潘安松了一口气。

人家都是十年寒窗苦读,他这刚来几个月童生都当上了,十分不错了,至于名次,这两次考试准备太过匆忙,能中都是运气,接下来的院试还有大半年才考,他会努力争取考个不错的名次的,毕竟前十名是廪生,待遇优厚啊。

他一来就现自己名字,现在放松下来,想着好不容易挤到最前面,得好好看看榜单,从尾到头好好看了一遍,潘安现他们这次同行的人中只有他和何毅中了,就是一个在一个在尾,其他人像潘平、吴胥和赵阔这次都榜上无名,哎,童生也不是好考的。

姑父显然是走到了最左边了,他隔着榜单听到一声吆喝,“二柱,你中了,第一百七十八,你是童生了,二柱。”

潘安经姑父这么一喊,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他这排名忒落后了,姑父这大嗓门,这激动劲儿,跟他考了头名似得。

果然,潘安听到旁边有人冷嘲热讽,,“不过是个孙山,有什么好得意的,真是土包子。”

潘安斜眼一看,这男子一身绸缎衣裳,腰间佩戴玉佩,脖子,手腕上带着金饰,就差在脸上写着我有钱三个字了。

俗,真俗,太俗了,潘安白眼一翻,孙山也是考上了,一看这有钱人就没考上,他看自己不顺眼,潘安更觉得有钱人碍他眼,谁让他现在穷呢,哎,都要仇富了。

于是,潘安撇他一眼,淡定地朝他姑父走去,“姑父,我在这呢,我们先出去再说吧。”

毕竟在这人群中挤来挤去,还要承受一堆夹杂各种复杂目光的眼神实在让人不自在。

出去之后就看到潘平蹲在街边痛哭流涕的,边抽泣边跟他爹下决心,什么这次纯属意外是他身体不舒服没挥好,下次一定能考上,到时候让他爹过好日子等等。

看那样子就差抱着他爹大腿誓了。潘平这么怕他爹潘安倒是可以理解。

二叔潘永生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潘平是他们家好不容易活下来的第一个孙子,从小大家谁都惯着,但是潘永生还是会偶尔揍他的。

虽然几乎每次都被二婶撒泼拦了下来,但是给潘平的阴影不小,所以在潘家潘平连爷爷都不怕就是有点怕他爹,虽然潘永生也管不住他,还是有点威慑力。

姑父这人比较懂看人脸色,虽然他上一刻还欣喜地不行,恨不得带着潘安游街炫耀一圈,但是现在看着潘平这头这情况就识趣地不说话了。

之后二叔恭喜了一下潘安,但是脸上没什么喜色,这个潘安可以理解,两兄弟一起考,最被看好那个反而没考上,没考上的那个还是他儿子,他心情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姑父倒是高高兴兴地在回客栈后又带着潘安去吃了些好吃的。接下来他们就准备联系其他人上路回家了。

无论考没考上,先把消息带回去。这次同他们一起回去的只有赵阔父子,吴胥要和他爹爹在府城在玩几天,何毅据说是要去访亲。

赵阔和潘平这次都没过府试,所以两个原本挺活跃的人这一路上十分安静,再加上这次比较有躲避灾民的经验,他们都挑人比较多的大路走,虽然绕远些,但胜在安全。

在三天以后,他们顺利地回到了家。

但是他比较清楚自己现在的情况,这一个月他的时间很赶,可以说都不够用,他计划每天花半个时辰练字,两个时辰琢磨写诗,四个时辰用来背书。

但是由于礼记释义的字数太多,这一个月他是背不完的,只能是先背完尚书释义,礼记的能背多少是多少了,他作诗的水平是必须得提高点才行的,不然府试肯定没戏。

于是潘安每天的重点都放在研究诗词格律和笠翁对韵上,别说还真是有些成效,他现在做出来的诗已接近大家平均水平了。

潘安只希望作诗不给他拖后腿,能达到平均水平就好,以后可以慢慢研究。

再来说潘平的和同窗交流,那两个同窗潘安可都是认识的,一个叫赵忠,一个叫钱锋,都是相邻村子的,年龄比他和潘平还大,却还没过县试,可见就不是能带动学习的同窗。

他还记得当初话本的兴起就是因为那个赵忠,平常吃喝玩乐是个好手,他家二叔是个客栈掌柜,他读书就是为了识字会算数,好去帮他二叔,和他们这些考科举的不是一路人。

就照着潘平这天天往外跑着去玩,本来府试过得希望就不大,他又没有金手指,还不努力,县试运气好点还可以过,府试可就不行了。

既然长辈们都不管,潘安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他还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呢。

尚书释义他花了七天的时间背诵,之后的礼记就只能尽力而为了。

最近潘安觉得作诗遇到了瓶颈,他已经把能想到的考题都练了练,都是和县试考题类似的。

县试中要求做的两诗一是咏春,一是咏莲,因此各个季节还有能想到的会出的花草他都试着作诗来练习。

现在实在有点想不出了,憋了这么多天他也想活动活动。于是就突奇想在屋子里打起了太极拳,大学体育课他太极拳可是满分。

就这么打了半小时的太极拳,感觉心境淡然了许多,微微出了一层薄汗。

坐在椅子上喝了些热水,潘安召唤出晋江学习机页面,知识模块只有尚书和礼记变化了,分别是:尚书(熟悉):100%,礼记(熟悉):45%,离出去府城考试不到十天了,礼记想背完是不可能了,只能祈祷不要考他不会的。

他准备先背着,等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把不会背的看两遍,大概有个印象,万一考到也不至于完全抓瞎。

他突然想起来这么久了除了第一次还没点开过其他两个模块,点开才艺模块:

书法(入门):97%

太极拳(熟悉):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