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住宿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是啊,还得是咱家狗儿有文化,念了书的人就连骂人都比咱厉害。”张氏也毫不犹豫地夸赞道。
谢清风汗颜,一首打油诗罢了。
林娘从大丫房间里回来,满脸愁容地摇了摇头,“大丫说没胃口,咱们先吃吧。”
“那我今儿晚上跟奶和婶子睡。”二丫夹了口菜,给自己姐姐独处的时间。从小一起长大,她很了解她姐,她姐非常清醒。
当初娘要走她都不拦,一个男人而已,应该用不了几天她就重新振作起来。
三个人睡张氏她们那个小床实在是太拥挤了,谢清风开口道,“要不然二丫姐跟我睡吧?”
“胡闹!”张氏和林娘同时出声,“男女三岁不同席,你们都这么大了,姐弟还住一个屋,传出去成何体统!”
再说了,狗儿的真实身份是女娃,万一在睡梦中被二丫发现了咋办?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风险。
谢清风无奈,又提出一个建议,“要不然我睡地上,二丫姐睡床上?”
“不行不行。”这时二丫不同意,“狗儿你还有半年就要县试了,这睡地上要是着凉了咋办?我还是跟奶和婶挤一挤吧。”
不过很快她们就没有这个烦恼了,因为假期结束谢清风去学堂时,谢正郑重宣布明年参加科举的都暂时住在他那里,晚上加两节晚课。
谢正对自己的这些学生们算是很好了,专门请了个农妇帮他们浣衣,镇上的私塾浣衣都要一文钱洗一次呢,而谢清风他们只需要交这半年的伙食费即可。
他还特地收拾了三间屋子出来,这几年私塾的学生来来往往,谢正也赚了不少束修,手上有了钱便给这三间屋里打了八九张床。
只求他们能考个好名次给他的私塾打响名气,以后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求学。
其实谢正私塾里明年去参加县试的就八个人,大羊村就只有谢清风、谢虎和谢四三人,其他人都不是第一次参加县试。
另外五个都是镇上上次县试落榜的学子,由于镇上的束修实在是太贵,无奈来谢正这里求学。
谢清风去学堂后,学业开始慢慢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离得近但估计县试结束前的这大半年都不会回来。
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张氏和林娘在外面住,她们将他拉到房里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暴露自己是女儿身的事实。
张氏还很迷信专门去庙里给他求了张符神神秘秘地在谢清风的包裹里,林娘更夸张给他做了三十多条亵裤。
谢清风真是哭笑不得,他连连跟这两位血浓于水的女人保证道,“奶,娘,你们放心吧,狗儿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睡。”
张氏刚还有些不舍的心情立马就被谢清风这句耍宝的话给说破功了,“你啊!尽耍宝!”
说实话她心里一直都不太想自家狗儿考中,要是没中的话自家孩子有这个一千两就会有轻松的一生。
自从谢清风去私塾住了之后,家里好像有种说不出来的空落。
不过家里趋势总的来说都在往好处走,张氏和林娘在镇上偶尔卖卖绣活,大丫把自己关了几天后也调整好了情绪。
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性格变得更加泼辣了。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下定那件事情完全是男方的问题,但还是有好事者比如王三梅在村口子嚼舌根。
“我倒是不相信那大丫就真的清清白白,肯定是私相授受,不然我不相信李勇会看上她,说不定自己送上门呢!”
“谁说不是呢,大家都说是李勇那娃做得不地道,可我平日里和李勇那娃相处可不觉得他是个坏的。”
“更何况人家可是双倍彩礼给她呢?一个村里大字不识一个的女人嫁给镇上的李勇已经是高攀了呢。”
“那可不?现在不说镇上,就连村里都没人敢娶她。”
还没等张氏和林娘发火,大丫罕见地站出来将那几个长舌妇骂回去。
“来来来,当着我的面儿说,背后嚼舌根算什么本事?”
“一天天的什么事情都不干,光在村口子说别人坏话是吧?你们这种长舌妇人就该下十八层地狱的........”
“你们也想让我弟弟作首诗让你们遗臭万年是吧?!”
村口的几个妇人本想还口,但听到大丫要叫谢清风给她们作诗又立马缩回去。嘞个乖乖哟,要是真被作诗,自己名声可是臭完了。
大丫的这点改变张氏很是欣慰,泼辣总比唯唯诺诺任人欺负得好。
……
谢清风在私塾的住宿生活并没有多少不习惯,床中间有过道,每个过道中间有个小柜子能放东西很方便。
而且圣元朝的百姓注重隐私,洗澡的话大家都是单独排队去洗,所以在洗澡这方面稍微注意一点的话,谢清风倒不是很担心会暴露。
住宿都弄好后,谢正给他们每个人都单独制定了不同的计划,针对自己弱项进行训练。就连平日里比较活跃的谢虎都拼命背书累得快瘫了,每日两眼一睁就是背书。
而谢清风的弱项就是写诗,谢正给他的任务就是每日写五首诗,写到他满意为止。当初他骂李勇的那首诗谢正听了后连连骂他:有辱斯文!
虽然那首诗的韵律还算是不错,但谢正这种人这辈子都没有和别人红过脸,听到自己爱徒写这种诗恨不得揪着他的耳朵说一顿。
不过在了解事实之后,谢正也只是叹息一声,少年意气啊——
谢清风在练自己弱项诗词的时候也不忘每日练字,写字这种事情几日不练便会生疏。在现代时他看过很多科举状元展出的试卷,那字简直和印刷出来的没有任何区别。
他最开始练字的时候是拿着毛笔沾水在字帖上临摹数十遍,由于年岁太小手有点握不住笔,但他的性格中有骨子倔劲儿,不练出来绝对不会放弃。
圣元朝科举对学子的字是有要求的,可不是你想写哪种风格就写哪种风格。规定字体方正规范,你要是偏不听想彰显个性写个草书、行书上去,可是要被扣上不尊重考官的帽子,科举之路之间就此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