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转移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这样。”殷灵毓点了点头。
没事,台风期而已,春天去就能避开了,元朝延续了在草原上的习俗,每次出发都选在水草丰美,马肥人壮的夏秋,但这个时节就正正撞上了台风。
一次撞上还不长记性,连着撞几次,然后就认为神风庇佑倭寇了。
佑?
要佑也该是佑我华夏风雨不侵,倭寇也配?
前几次殷灵毓都没能亲眼看到倭寇覆灭,这次既然都已经开始翻脸不认主人,敢于对宗主国亮爪子,劫掠沿岸了,那索性就直接打上去好了。
毕竟朱元璋也很缺钱嘛。
徐达看殷灵毓明显没太听进去的样子,也没再劝,反正最后还得是上位做主,她要是能让上位采纳了她的意见,也是她的本事。
吃完了饭,殷灵毓同沐英和徐达道了声别,往回走去,大军扎营的营地里一簇簇篝火,一个个帐子,一片片的人。
殷灵毓叹口气。
现在想要火力碾压外族恐怕还不太够。
但是,已经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时机了,大明需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尤其不能错过大航海。
得了!上谏上谏!好歹和魏征搭过两个世界了,看也该看会点儿了!
可惜了她才熟悉起来的沧州,这下调动到京城,还得记得去封信,嘱咐一下继任者,关照好那些孩子。
大军再回京已经是又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好的差不多,殷灵毓也打听到了,接替自己的正是宋卓文。
也还行,虽然文弱一些,但能力还是有的,也算爱民,只是不太通庶务,得配师爷。
朱元璋一家子则是提前回了应天府,殷灵毓就跟着大军赶路,徐达本来想给她找一辆马车来,最终被殷灵毓拒绝了。
“太颠了,我能骑马。”
徐达一想也是,这路可算不上平整,坐车不见得就比骑马舒服。
沐英没有跟着大军一起回来,朱元璋试验过羊毛纺织可行之后,令他暂留北平,至于具体如何实施殷灵毓当初给的建议,那还要等朝中众臣仔细斟酌。
因此,殷灵毓一进京,迎面砸来一座宅子。
相当好的地段,只是面积算不上太大,但一个人住那是绰绰有余,另外还有一些钱财,一片地,两个庄子。
殷灵毓接了圣旨,顺带着居然还有两身官袍,准备的相当充分。
“阿愿,记得帮我订个闹钟。”
“好嘞宿主!”
洪武朝上朝早,殷灵毓可怕自己起不来。
徐达还想着入城后殷灵毓要是没地方住,叫自家女儿接待一番,不成想上位这次给考虑的这么周全,不禁把殷灵毓的分量又悄悄往上提了提。
在新家睡了一晚,殷灵毓第二天凌晨就起了床,而此时外面已经响了第一通鼓。
换衣服,梳头,吃早饭,然后步行出门,跟随周围的官员往宫里走。
此时甚至天还没亮透。
殷灵毓面无表情,但路上的其他官员却频频侧目。
朱元璋也没刻意遮掩过,沧州知州是个女子的消息早就暗地里传开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刑部这次来的是个女官,殷灵毓穿着官服,生的好,又是生面孔,自然是被认出来了。
不过并没有人凑过来,倒是快到午门门口时,遇上了徐达,徐达和她打了声招呼。
朱元璋因为突发的痘疫,没能成功钓出大鱼,就拿殷灵毓的事情开刀立威,谁上书质疑说女子不能为官,都得驳斥一番,最重的几个直接贬官,不少官员都很是迁怒于殷灵毓。
殷灵毓自然也有所察觉,想了想大概也能想到,自己又没得罪过什么人,唯一的问题也就是是位女官而已。
她这一入京,不是挡了谁的路,就是给谁做了筏子,她又不是一下子当了尚书宰相,肯定不是挡路,这样的事也惹不起众怒,最多得罪一派,但就这么一会儿,明里暗里看她的就好些人了,
那就只能是做了筏子了。
无所谓,她会把矛头直接转移。
“咚!咚!咚!”
第二通鼓响过,纠仪御史已经出列开始巡视,刑部尚书钱唐刚把殷灵毓带进队伍里,松了口气。
就连纠仪御史也忍不住打量殷灵毓,钱唐纵然是刚直性子,此刻也觉得如芒在背。
上位您考虑一下我等的死活,成吗?
《大明律》就是钱唐主编,他没有贸然反对女子入朝的原因,就是朱元璋提前召见过他,和他说了以良为贱可能的漏洞,他自然就打听了这是上位从哪里得来的谏言。
靠上位自己?那还是算了吧!上位虽然是个儒表法里的,却不见真的了解法条,像是什么允许民绑官,告官,说来容易,真做来却难。
也许真的能有些人做到,但更多的,恐怕会在做到之前先被灭了口。
而朱元璋说出殷灵毓的名字之后,钱唐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为何朱元璋要将女官放到自己手底下。
这是给自己送帮手来了!
能看出这样细微的,与实际情况结合后出现的漏洞,就代表殷灵毓在司法体系上有着极高的敏锐,来自己手下,协助自己修补《大明律》,完全就是功绩。
因此,不仅钱唐按兵不动,还帮忙压制了一番刑部诸人和交好的同僚,自始至终未曾淌这趟浑水,在一众被斥骂的官员中已经很瞩目了。
结果,殷灵毓这个姑娘连礼仪都没培训,直接就被拉上朝,他还得过去带,小声告诉她该站哪儿,实在是又操心又当挡箭牌,前几天同僚还不止一次打听过,他到底是知道了陛下的什么打算,才这么配合。
真的只是为了更完善的大明律法啊!钱唐站在前排,看似稳如泰山,实则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这种被所有人关注的感觉下还得小心翼翼避嫌但又关照人……啊啊啊啊啊!
第三通也是最后一通鼓声后,殷灵毓跟着文官的队伍从东侧的左掖门往里走,期间以余光暗自打量着奉天殿。
三呼万岁,鸿胪唱班,一系列礼仪过去,终于到了奏事的时候,殷灵毓瞅准机会,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