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珠琳、史铁升的爱情…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
中科院医学研究所。
26岁,确切地说,还差两个月才满26岁的珠琳在这里工作。
忙了一天下来,早就身心俱疲的珠琳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办公室的靠椅上。
她双目有些无神的盯着天花板,嘴里喃喃发出了一声轻叹: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其实珠琳并不喜欢现在干的这份职业,她喜欢做个演员。
1970年她曾考进过燕京通讯兵文工团,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舞蹈演员。
虽说那段时间练舞也很辛苦,但是她觉得自己很快乐,可惜复员以后就回不去了。
‘欸~’
想着想着,她又叹了一口气。
但是眼神逐渐聚焦,她侧头看了眼挂在墙壁上的时钟,发现距离下工还有一段时间。
这会儿没事找自己,于是她随手就从一旁的桌上取来一份单位订的报纸,准备打发一下时间。
这是一份《人民日报》,还是今天早上才新鲜出炉的《人民日报》。
“咦,今天的《人民日报》上居然还刊登了一首诗。”
珠琳的父亲是理工大学的教授,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喜欢诗词文章,而她从小受父亲熏陶,也算是半个文艺青年吧。
之所以只是半个,是因为她只喜欢诗词,不喜欢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其中,小说就包含在内。
“《理想》,作者辰东。”
珠琳没有听过这个作者,但这不影响她阅读。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当珠琳读到这句的时候,她有种醍醐灌顶,余音绕梁的感觉。
因为,她在这句诗里找到了共鸣。
而当她读完最后一句,赫然发现,自己原本疲惫不堪的身子,好似在读这首《理想》的时候,被强行注入了某种神秘的能量,瞬间恢复了活力。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个叫‘辰东’的作者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珠琳情不自禁的又将这首《理想》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内容都印在了她脑子里,她还是觉得这股神秘能量没有用尽,于是找来纸笔,打算给作者写封信,分享一下自己现在遇到的迷茫和看到这首诗之后的激动。
唰唰唰~
当她一口气洋洋洒洒将信写完,未曾注意到,墙壁上的时钟已经转到了下工的时间。
同事兰姐走了进来,看见珠琳趴在工位上奋笔疾书,好奇问了句:“珠琳,下工了,你还不走吗?”
“兰姐,您先走,我稍等一会儿。”
“你在干什么呢?”
珠琳答非所问:“兰姐,这期《人民文学》上有一首诗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强烈推荐你看一下。”
“哦,叫什么?”
“《理想》。”
“好的,有空我会看的。”
兰姐边说边脱下自己的白大褂,同时拿了一张珠琳向她推荐的《人民文学》报纸后就朝门口走去,只是刚走至门口,似想起了什么,又回头冲珠琳说了一句:“那个,我也向你推荐一期杂志。”
珠琳抬头望去,就听兰姐继续说道:
“这一期的《燕京文艺》,上面有一篇小说写的特别感人。”
珠琳对小说不太感兴趣,但是出于礼貌,还是问道:“兰姐,什么小说?”
“叫《庐山恋》。”
“爱情小说?”
“对。”
“谢谢兰姐的推荐。”珠琳嘴上说着,其实心里兴趣并不大。
这时兰姐低头扫了眼珠琳给她推荐的《理想》,注意到了熟悉的作者名字。
惊疑了一声:“咦,这首《理想》的作者竟然也是辰东。”
珠琳对这个话题显然更感兴趣,立马好奇问道:“兰姐,你认识这位辰东同志?他还有其他作品吗?”
“刚刚我不是给你推荐了那篇《庐山恋》嘛,它的作者,好像也是叫辰东。”
珠琳愣了一下,然后觉得自己其实也是可以喜欢小说的。
“兰姐,你说的是哪期杂志来着?”
“《燕京文艺》最新的一期杂志,不过我们办公室没有订,你去楼下大厅里找找,应该还有。”
兰姐话音刚落,就见珠琳急匆匆朝楼下跑去……
……
史铁升的处女作《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在好友柳清的牵线塔桥之下,已经送往了《当代》,并且成功过稿,不过《当代》在这个年代属于季刊。
给《法学教授及其夫人》的排版时间定在了明年的2月份。
当然,史铁升已经领到了稿费,所以他并不着急。
而且这段时间因为受《牧马人》的启发,也在筹备一部爱情小说。
甚至他已经打磨出了一个开头。
就在这个时候,辰东的第二篇爱情小说《庐山恋》发行了。
史铁升第一时间就让父亲给自己买了一份。
文人的骄傲让史铁升在正式阅读这篇《庐山恋》之前,又一次想拿自己刚写了一个开头的爱情小说要与之比较。
结果现在《庐山恋》他已经看完了。
但是直接给他干自闭了。
独自在房间里坐了许久,史铁升终于又拿起自己写的开头看了一遍。
明明之前觉得还不错的开头,现在却是看哪里都不满意。
一气之下,他狠狠将自己这次写的开头丢在地上,甚至恨不得站起来补上两脚。
可惜他站不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恢复冷静的史铁升又将他丢在地上的开头捡起来,这次他平静的丢进了垃圾桶。
然后推着轮椅来到书桌前,他舍弃了之前做好的小说设定,打算从零开始。
不过他这次依旧准备写一篇爱情小说。
并且一开始就想好了名字,就叫《爱情的命运》。
“我们从小就认识,她叫我大海哥,我叫她小秀儿。她是我家阿姨的女儿……”
……
这一天,不仅陈耀东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理想》随着报纸的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同时他在《燕京文艺》上发布的《庐山恋》也如同向平静的湖水里投入了一枚炸弹,掀起了千层浪。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
就好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所以不管是《理想》,还是《庐山恋》,在被大量的读者喜欢的同时,也少不了遭受一些批评。
其中《理想》还好一点,无非是些老酸儒说两句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的话。
但是《庐山恋》却遭到了一批文人的口诛笔伐。
刚从照相馆取照片回来的陈耀东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