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这个世子有点颠 > 第六章:周敬之

第六章:周敬之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这个世子有点颠!

“什么龟?”

贺胥民两眼一眯,脑子里闪过生平见过的所有王八类型。

也没见过李云济口中的“二羊花龟”。

“通俗点来讲,就是沙砾。”

贺胥民愣了半晌,嘴角微微抽搐,“不过是朱砂中混淆些许杂质。”

“故弄玄虚!”

堂前沉寂许久的赵恒有些坐不住,冲着李云济不耐烦道:“李世子装神弄鬼这么半天,就是为了给我们看这些?”

“急什么?”李云济甩了个白眼,继续说道:“贺大人说得对。”

“此符原材料确实都出自太湖书院。”

“不过炼制朱砂之人,并非书院人士!”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无不讶异。

唯有赵恒,眉头猛然皱起,瞳孔中闪过一丝惧色。

“废话!”像是读懂了赵恒眼神中传达的信息,贺胥民突然暴起。

“世人皆知,符箓乃太湖书院秘法,绝不外传。”

“即便是与其同宗的国子监,也无人习得此法。”

“世子殿下无凭无据,休要妄言!”

李云济嘴角微微上扬。

迈着松快的步子,绕到贺胥民案台前方。

伸手入袖,摸索片刻。

“是谁告诉你,小爷我无凭无据的?!”

说罢,猛地抽出手臂,一把拍在案台之上。

一张崭新的星移符赫然入目!

“这才是太湖学院的星移符!”

“刚才那张残符,不过是拙劣的模仿罢了!”

李云济掷地有声,眼神中满是胸有成竹的自信。

不待众人反应,李云济便拿起那张完整符箓。

用与方才那张残符一样的角度,在阳光下晃动。

“诸位大人,可有发现有何异样?”

众人的脑袋随着李云济的手臂来回晃动。

不多时,大理寺卿许长丰突然开口,“此符上的朱砂细腻均匀,并无反光之处!”

“对喽!”李云济甚是欣慰,向许长丰抛了个赞许的眼神。

“太湖书院的朱砂,都由院中三品炼丹师统一炼制。”

“无论是纯度、质地还是颜色,都是极品品质。”

“你们再看看那张残符上的朱砂,颜色发暗,质地不均,甚至连杂质都除不干净。”

“虽不影响功效,但影响美观啊!”

李云济怒声吐槽道。

作为警校优秀毕业生,痕检这一门课,他可是拿过满分!

再细微的差别,都逃不过他那双火眼金睛。

“胡说八道!”

赵恒终于坐不住,愤然起身反驳。

“凭几处杂质便要推翻太湖书院的嫌疑,未免也太过儿戏!”

“简直荒唐!”

他急了他急了!

见赵恒乱了阵脚,李云济心头暗爽:刚才不是挺牛X的么?!

欣赏赵恒暴跳的同时,目光与苏明短暂交错。

苏明领意,缓缓起身,俯首作礼道:“太子殿下息怒。”

“如若太子殿下觉得这些证据还不够。”

“老臣倒是还有个人证。”

说着,转头看向贺胥民,“不知贺大人,可否传唤?”

贺胥民顿时傻了眼,一边是太子,一边是相国。

无论那边他都得罪不起。

一时间,他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无奈看向太子,忐忑道:“传...”

“还是不传?”

“贺大人!”赵恒咬牙切齿,眼珠子瞪得老圆。

语气刻意与贺胥民保持距离。

似乎在提醒贺胥民,公堂之上要注意分寸。

“按例,是要传的!”赵恒皮笑肉不笑道。

贺胥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向衙役使了个眼色。

不多时,一名身着国子监蓝白长衫的男子便被押解上前。

只见此人站得笔挺,脸上看不出一丝惧色。

气质温文尔雅,神色平静淡然。

眉眼中能看到那抹独属于读书人的傲气!

赵恒见状,脸色煞白,方才咄咄逼人的神气瞬间烟消云散。

气急攻心,一个踉跄跌坐在椅子上。

颇显狼狈。

“堂下何人?”贺胥民严肃道。

男子甩开两侧的衙役,理了理破烂的衣衫。

又捋了捋杂乱的发丝。

用受伤的左臂擦干嘴角的血迹。

尽量让自己保持体面。

“在下周敬之。”

周敬之的大名在京都城内还是有些名气的。

太湖书院创立以来唯一一个被逐出书院的学子。

由于聪慧过人,学识渊博。

被书院除名后,很快又被国子监收下。

没有人知道他被除名的原因。

但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说是与院长之女有些绯闻,被院长赶了出去...

“所犯何事?”贺胥民继续问道。

周敬之并未理会,而是平静地扫视四周,最终定睛在李云济身上。

“李世子方才所述,皆为事实。”

“祁阳王府与相国府一案,皆出自我手。”

“周敬之!”贺胥民严声喝道:“你可知这是死罪!”

“那又如何?”周敬之淡淡笑了笑,并未露出惧色,“为了我大乾文道,死又何惧?”

“大乾文脉本为一体。”

“却被书院与国子监一分为二,盘踞东西。”

“使得我大乾文道衰败,与那漠北千里之差!”

“数十年来未出一圣!”

“尔等难道就不觉得丢脸吗?!”

此话一出,满堂噤声。

因为周敬之此番话,戳中的是所有大乾子民的痛楚。

漠北文脉兴荣,十年一次的鹤山诗会,屡次夺魁。

相比之下,大乾文脉便显得格外凋零。

别说夺魁,就连前三甲也鲜有人选。

“可这与你犯下的两起案子有何关联?!”贺胥民沉声道。

“对于太湖书院的态度。”李云济接过话道,“朝中大臣分两派。”

“以祁阳王和苏相国为首的保院派。”

“以东宫和国子监为首的除院派。”

说着,李云济缓步走下台阶,来到周敬之跟前。

“想要扳倒太湖书院,阻力太大。”

“所以你就设下离间计,想让祁阳王和苏相国站在太湖书院的对立面。”

“我说的对吗?”

周敬之难以置信地看着李云济。

昔日浑浑噩噩的纨绔世子爷,如今竟如此意气风发。

着实令人意外。

不知过了多久,周敬之突然灿然一笑道:“不错。”

“只是没想到,我精心布的局,李世子一日便识破。”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

说话时,周敬之眼神从始至终没离开过李云济半寸。

面对李云济这个识破他计谋的“仇人”,竟没有一点恨意。

反倒满是敬佩的神色。

“事已至此,我便不再辩解。”

“今日我虽败,但并无后悔!”

“只是可怜我大乾文道。”

“终究是低人一等!”

说罢,周敬之不由得苦笑几声。

抬眼看向李云济。

泪眼婆娑。

“李世子,今日我在劫难逃。”

“临死之前我只想知道,我炼制的朱砂与太湖书院的朱砂,到底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