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宫阙弦音第二部 > 第67 集抵达边疆小国

第67 集抵达边疆小国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宫阙弦音第二部!

一路的风尘仆仆,在历经了诸多波折后,和亲的队伍终于踏入了边疆小国的疆土。马车缓缓前行,车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那是与大启朝都城截然不同的风貌。街道两旁的屋舍带着别样的异域风情,百姓们身着色彩斑斓却又独具风格的服饰,或驻足观望,或窃窃私语,目光都聚焦在这支来自远方的队伍上。

婉儿坐在马车里,透过那一方小小的车窗,看着外面陌生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此次前来,关乎的不仅仅是两国的和平,更是无数百姓的安宁。尽管一路上遭遇了袭击等诸多意外,但好在总算是平安抵达了目的地。

马车停在了小国的王宫前,那王宫虽说规模比不上大启朝的皇宫宏伟,却也有着别样的精致与威严。宫门缓缓打开,早有侍者分列两旁,红毯从宫门一路铺展至马车前,彰显着对婉儿这位和亲公主的“重视”。

婉儿深吸一口气,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下马车。她身着华丽无比的和亲服饰,头戴凤冠,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大启朝的尊贵与威严。那精致的面容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仪态万千,让人见之难忘。

小国的国王带着一众臣子迎了出来,国王看上去三十多岁的模样,面容还算英俊,只是那一双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让人难以捉摸的神色。他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上前几步,对着婉儿行了一个礼,说道:“久闻大启朝公主温婉贤淑、才貌双全,今日得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本王代表我国上下,欢迎公主的到来,愿大启朝与我国自此永结秦晋之好,共享太平。”

婉儿微微屈膝回礼,声音清脆悦耳却又透着一股坚定:“多谢国王陛下的厚爱,大启朝亦希望两国能友好相处,百姓安居乐业,婉儿此次前来,愿为两国情谊尽绵薄之力。”

国王笑着点头,便引着婉儿往王宫里面走去,一路上介绍着王宫内的各处景致,看似热情周到,可婉儿却敏锐地察觉到,国王的眼神在不经意间总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仿佛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这让婉儿心中瞬间警惕起来,她明白,眼前的一切平和或许都只是表象,背后定然有着诸多暗流涌动。

进入王宫后,婉儿被安排住进了一处极为华丽的宫殿,殿内布置得美轮美奂,各种珍稀的摆件、华丽的织物应有尽有,侍女们也都恭敬地伺候着。可婉儿哪有心思去欣赏这些,她趁着刚到,众人还在忙碌安顿的间隙,悄悄叫来自己从大启朝带来的心腹丫鬟翠儿。

翠儿自幼便跟在婉儿身边,机灵聪慧,对婉儿更是忠心耿耿。婉儿拉着翠儿到了内室,压低声音说道:“翠儿,今日我见那国王神色有异,这一路上咱们也历经坎坷,我料想这小国定是没安好心。往后你可得警醒着些,多留意周围人的动向,若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时间来告知我。”

翠儿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公主放心,奴婢明白,定不会让公主陷入危险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婉儿开始频繁地参与到小国的宫廷宴会以及各种社交活动中。她深知,想要了解这个国家的真实情况,就必须融入其中,与各方人物打交道。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婉儿坐在国王身侧,看着下方的臣子和贵族们欢声笑语、推杯换盏。她一边微笑着应对众人的敬酒和寒暄,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表情和言语。

这时,一位大臣喝得有些微醺,言语间开始吹嘘起小国近年来的发展,说什么国力日渐强盛,已经不惧周边任何大国的威胁了。旁边的几个大臣赶忙拉他,示意他慎言,可那大臣却不以为然,还笑着看向婉儿说道:“公主,您瞧,咱们这小国虽小,可也是有着大志向的,往后啊,说不定还得仰仗大启朝多多帮扶呢。”

婉儿听出了这话里有话,笑着回应道:“贵国如今一片繁荣景象,自是贵国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大启朝与贵国既已结亲,相互帮扶本就是应当的,只愿两国能一直和平友好,共同发展呀。”

宴会结束后,婉儿回到宫殿,反复思索着那大臣的话。她越发觉得,这个小国对外宣称的友好只是幌子,暗地里恐怕是在谋划着什么不利于大启朝的阴谋。

为了进一步探听消息,婉儿开始有意地和王宫中的一些侍女、侍从们拉近关系。她时常会赏赐些从大启朝带来的精美物件给他们,然后和他们闲聊,试图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些有用的信息。

有一日,婉儿正在花园中散步,遇到了一个负责打扫花园的小侍女,那小侍女看着婉儿,眼中满是羡慕,婉儿便笑着和她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小侍女无意间说起,最近王宫里时常有神秘的客人来访,都是深夜进出,而且每次来,国王都会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到密室商议事情,具体商议什么,却无人知晓。

婉儿心中一动,觉得这定然是个重要线索,她不动声色地继续和小侍女聊着,又赏赐了她一些首饰,叮嘱她不要将今日的谈话告诉别人。

之后,婉儿又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到了那几位经常出入密室的大臣的情况。她发现,这几位大臣在朝中都颇具影响力,而且大多主战,对大启朝一直抱有敌意,只是碍于之前国力不够,才没敢轻举妄动。

随着了解的深入,婉儿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个小国表面上对大启朝的和亲之举表示欢迎,实则是在暗中与一些势力勾结,想要借助和亲的机会,麻痹大启朝,然后趁机发动攻击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婉儿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尽快将消息传递回大启朝。可传递消息又谈何容易,这小国国王对她看似礼遇有加,实则处处提防,她身边的一举一动想必都有人监视着。

于是,婉儿想出了一个主意。她以思念家乡为由,向国王请求能否在王宫内设一个小佛堂,她好每日诵经祈福,保佑两国和平。国王见她如此虔诚,便欣然应允了。

婉儿便借着布置佛堂的机会,偷偷在佛堂的一处隐蔽角落里藏了一个小小的暗格,她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写成密信,藏在暗格之中。然后,她又找到一位曾经在大启朝做过生意,对大启朝心怀好感的商人,通过巧妙的安排,让商人知晓了佛堂暗格的秘密,并拜托他下次回大启朝时,务必将信送到大启朝皇宫之中,交给柳婉清贵妃。

日子一天天过去,婉儿在这看似平和却又暗藏危机的小国宫廷里,继续小心谨慎地周旋着。她既要维持着和亲公主的端庄形象,又要不断地探寻更多关于小国阴谋的线索,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局面。

而另一边,大启朝的柳婉清和皇帝在收到婉儿平安抵达的消息后,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却又因为迟迟没有后续的详细消息而再次悬了起来。他们不知道,此时的婉儿,已经在边疆小国的重重迷雾中,艰难地探寻着真相,试图为大启朝拨开那即将到来的阴云……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婉儿得知国王将要去边境巡视军队,她觉得这是个绝佳的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机会,便向国王请求一同前往,说是想看看边疆的风土人情,也为两国的军队祈福。国王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出发那日,婉儿带着翠儿以及几个护卫,跟随国王的队伍一同前往边境。一路上,婉儿看到了小国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虽然看似规模不大,但那士兵们一个个眼神锐利,训练有素,而且军备物资也十分充足,这让婉儿心中的担忧更甚了几分。

到了边境的军营,国王带着婉儿四处参观,还介绍着军队的情况,言语间满是自豪。婉儿一边点头称赞,一边暗自留意着军营里的布局以及士兵们的状态。

就在这时,突然有士兵来报,说在附近发现了一些可疑之人的踪迹,似乎是在窥探军营的情况。国王脸色一变,当即下令去追查那些可疑之人。婉儿心中一紧,她担心会不会是大启朝派来的探子被发现了,可又不敢表露出来,只能装作紧张的样子,站在一旁看着。

过了一会儿,士兵们回来禀报,说是那些可疑之人逃走了,只留下了一些杂乱的脚印和一些不知用途的物件。国王看着那些物件,眉头紧皱,脸色变得十分阴沉。

婉儿见状,轻声问道:“国王陛下,这会不会只是一些普通的流民或者猎户啊,许是误闯了军营附近,不必太过忧心吧。”

国王冷哼一声道:“公主有所不知,这边境之地,局势复杂,保不准是哪个势力派来的探子,意图窥探我军虚实,此事可不能大意。”

婉儿心中暗暗叫苦,她知道,这件事定然会让国王更加警惕,往后她想要再探听消息,恐怕就更难了。可她也明白,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放弃,必须要尽快搞清楚这个小国到底在谋划着怎样的大阴谋,好让大启朝能提前有所防备。

回到王宫后,婉儿明显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了,王宫的守卫增加了不少,对她的监视也愈发严密起来。可婉儿并没有因此而慌乱,她依旧镇定自若地应对着一切,继续寻找着机会,去揭开那隐藏在暗处的阴谋面纱。

在一次与王后的闲聊中,婉儿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两国的关系上。王后笑着说道:“公主啊,您瞧,如今咱们两国结亲,本是好事一桩,可这世上的局势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日后会怎样呢。不过只要咱们都一心向着和平,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婉儿听出了王后话里有话,笑着回应道:“王后娘娘说得是呀,只是这和平还需两国共同维护,大启朝自是希望能与贵国长久友好下去,不知贵国可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呢?”

王后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这都是国王和大臣们操心的事儿,咱们女流之辈,只盼着日子能安稳顺遂就好啦。”

婉儿知道从王后这里也问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了,便笑着岔开了话题,聊起了一些宫廷里的趣事。可她心里却在想,这王后看似随和,可话语间也是滴水不漏,看来这王宫里的每个人都不简单啊。

又过了些日子,那位受托传递消息的商人终于有了机会要回大启朝了。婉儿趁着夜色,悄悄来到佛堂,再次确认了密信的藏匿情况,然后默默祈祷着商人能够顺利将信送达。

而此时在大启朝,柳婉清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婉儿的消息,她时常会站在宫墙边,望着边疆的方向,心中满是担忧。皇帝也多次召集大臣们商议,若是边疆小国真有不轨之心,该如何应对,朝堂上也是众说纷纭,气氛凝重。

就在大家都在为这未知的局势揪心时,那承载着婉儿希望与重要情报的密信,正随着商人的马车,在漫漫路途上,向着大启朝的方向疾驰而去……

婉儿在小国宫廷里继续周旋着,她参加各种祭祀活动、民间庆典,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民众对大启朝以及两国和亲的看法。她发现,大部分民众其实是渴望和平的,只是被朝堂上那些主战的势力所影响,对于大启朝有着一些误解和偏见。

婉儿心想,若是能想办法消除这些误解,让民众们看到大启朝的友好与诚意,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小国朝堂上那些阴谋的滋生。于是,她向国王提议,能否在王都举办一场大启朝文化展,展示大启朝的服饰、美食、书画等文化瑰宝,让民众们更加了解大启朝。

国王起初有些犹豫,担心这会让民众过于亲近大启朝,可又不好直接拒绝婉儿的提议,毕竟她现在还是和亲公主的身份。思量再三,国王还是答应了下来,不过他暗中叮嘱大臣们,要把控好活动的规模和影响,不能让民众的心思都偏向了大启朝。

婉儿得知国王同意后,满心欢喜,她亲自参与到活动的筹备中,从大启朝带来的物品里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还安排自己的侍女们给小国的工匠们讲解这些文化物件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寓意。

活动举办那日,王都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民众们纷纷围聚过来,看着那些精美的丝绸服饰、栩栩如生的书画作品,品尝着独特的大启朝美食,眼中满是新奇和赞叹。婉儿站在台上,微笑着给大家介绍着每一样展品,讲述着大启朝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

看着民众们脸上逐渐露出的友善和喜爱的神情,婉儿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或许能为两国的和平增添一份助力。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小国朝堂上一些主战派大臣的不满,他们觉得婉儿这是在故意蛊惑民心,想要削弱小国对抗大启朝的力量,一场针对婉儿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着……

在文化展结束后的几天里,婉儿时常能感觉到周围有一些不友善的目光,侍女翠儿也悄悄告诉她,听到一些侍从在私下里议论,说她此举是别有用心,会给小国带来灾祸。婉儿心中明白,自己的行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可她并不后悔,她坚信和平才是最符合两国百姓利益的。

就在这时,国王突然召见婉儿,婉儿心中隐隐觉得不安,但还是整理好仪态,前往国王的宫殿。一进殿内,婉儿便感觉到气氛压抑,国王坐在王座上,脸色阴沉,周围的大臣们也都一脸严肃地看着她。

国王开口道:“公主,本王念你初来乍到,想让你尽快融入我国,才答应了你举办那文化展的提议。可如今,朝堂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不少人都觉得你此举是在动摇我国的根基,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婉儿微微屈膝行礼,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国王陛下,婉儿举办此次文化展,并无他意,只是想让两国百姓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情谊。大启朝与贵国既已结亲,那便是一家人,文化的交流只会让这份情谊更加深厚,何来动摇根基一说呢?还望陛下明察。”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公主此言差矣,我国有我国的文化和传统,您这般大肆宣扬大启朝的文化,让民众们心生向往,长此以往,我国的民心岂不是都要偏向大启朝了,这对我国来说,绝非好事。”

婉儿看着那大臣,微笑着回应道:“大人,文化的交流本就是相互的,贵国也有许多值得大启朝学习的地方呀。而且,民心所向,应是和平与繁荣,若两国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百姓们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又怎会有偏向一说呢?”

国王听着婉儿的话,沉思片刻,挥挥手道:“罢了,此事就此作罢,往后公主行事,还是要多考虑我国的国情和民意才是。”

婉儿应了一声,心中却知道,这件事并没有这么容易就过去,那些反对她的势力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行。

而此时,那位带着婉儿密信的商人,在历经了千山万水后,终于快要抵达大启朝的京城了。他一路小心翼翼,避开了许多可能的危险,只为了能将这关乎两国命运的重要信件,安全地送到柳婉清贵妃的手中。

在大启朝的皇宫里,柳婉清依旧每日忧心忡忡,她时常会梦到婉儿在边疆小国遭遇危险,每次醒来都是一身冷汗。皇帝也多次安慰她,说婉儿聪慧勇敢,定能应对自如,可柳婉清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少。

终于,那商人来到了京城,通过一番周折,找到了机会将密信递进了皇宫,送到了柳婉清的手中。柳婉清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看着信上婉儿所描述的小国的种种异样以及她的猜测,脸色变得愈发凝重起来。她知道,一场关乎两国安危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必须尽快和皇帝商议应对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