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成婚三年,世子掐腰哄我改嫁 > 第144章 谢夫人不演,大家看什么?

第144章 谢夫人不演,大家看什么?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成婚三年,世子掐腰哄我改嫁!

齐婉贞才名在外,是安远侯府最耀眼的明珠,性子温淡却善交际,与京中一众贵女都有来往。

当年惨遭国公府退亲,世家小姐们虽欲取而代之,却也不乏为她鸣不平者。

后来她放出口风,非那谢三不嫁,守身待到如今二十有二。

迎面便遇上谢三的新夫人,两人一打照面,众人皆隐隐兴奋。

端看这二位,会否闹出些争风吃醋的戏码,也好回去说与姐妹做谈资。

“婉贞姐姐可来了!我正琢磨不定呢,快帮我瞧瞧,我这一处该用个什么字?”

说话的正是礼部侍郎家的小姐罗琼仪,罗俊修的妹妹。

她上前挽人手臂时,从闻蝉身后经过,不轻不重撞了她一下。

两家是表亲,罗琼仪素来与齐婉贞亲厚,便更看闻蝉不顺眼。

陶瑜适时扶了她一把,压低声量:“没事吧?”

闻蝉摇摇头。

她与齐婉贞第一次对望,以两人淡淡颔首为终。

罗琼仪拉着人到一边,忙不迭告诉她:“那便是谢三的新妇,听说在琼州时便与他厮混在一起。”

“哦?”

齐婉贞再回头看人,如水的眼睛似被风吹动,泛起涟漪。

若有所思,叹了声:“原来是她。”

自己与她的故事,竟是因一个男人连结。

齐婉贞顿时对她生出了好奇,这种好奇是复杂的,在眼下这个场合,甚至是不能见光的。

罗琼仪却以己推人,当齐婉贞也看她不顺眼。

正逢几个丫鬟捧着誊抄的诗文送过来,都是那边各路学子男宾新写的,送来给女眷们评读。

罗琼仪眼珠一转,对着陶瑜道:“今日这般好的日子,听闻太子殿下也在,不如我们也写了诗词,送去给对面评读,如何?”

“这……”陶瑜面色发难,“咱们大多是未出阁的的女儿家,诗文这种东西,怕是……”

不好供人大肆传阅的。

罗琼仪却说:“陶姐姐怕什么?清风朗日,又是在你家中,敝帚自珍多无趣!”

陶瑜拿不定主意,罗琼仪又素来是个性子张扬的,便道:“待我去请示父亲。”

闻蝉霎时落了单。

对上那少女近乎挑衅的目光,很快也明白过来。

齐婉贞素有才名,她是想叫齐婉贞大出风头,将自己比下去。

可今日看戏者众多,这般明目张胆地比试,必然会被有心人大肆编排,说她们新欢旧爱,为了谢云章争风吃醋。

“这位小姐提议是好,可今日尚有许多未出阁的姑娘,难免有个别家教森严,不准抛头露面。”

闻蝉嗓音软,态度却硬,“不如这样,以自愿为准,愿意送去对面评读的便送,不愿的,姐妹间相互传读也就罢了。”

她一出声,顿时有人附和。

在座谁不知齐婉贞才情出众,何必自讨没趣做那绿叶衬她花红。

陶瑜回来时正听见这番话,他也带回了陶学士的说法:

“家父说了,各位小姐夫人若有雅兴,便送去叫他们读一读;若没这兴致,家中取了新茶,请各位品鉴。”

自愿的,人群顿时分成两拨,不愿趟这浑水的三三两两聚到一边,开始饮茶闲话。

闻蝉正要过去,却见齐婉贞款款行至面前。

“谢夫人,不如一道?”

闻蝉没法从她面上窥得什么,只说:“我是要去品茶的。”

“正巧,我也要去。”

罗琼仪为齐婉贞攒的局,齐婉贞却谢绝了。

闻蝉心中不解。

她亦听过齐婉贞几句传言,说她非谢云章不嫁云云。

甚至先前纳吉礼,李缨搅局,背后也与罗俊修脱不了干系。

要说齐婉贞毫不知情,闻蝉不信。

可伸手不打笑脸人,许多人又看着,她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与人和和睦睦走到一旁坐下,端起茶盏。

“谢夫人同他是如何相识的?”

这个问题并不好答。

闻蝉反问:“齐小姐说的是?”

谁料齐婉贞冲她扬唇,直言不讳:“就是你的夫君,谢云章。你应当也听说过吧,此前,我非他不嫁。”

她坦率得近乎挑衅,闻蝉并不能立刻揣摩出她的意图。

只道:“传言不可尽信,我素来是不听传闻的。”

“是吗?看来是我愚昧,有桩事,还得当面问问你。”

“齐小姐请说。”

“听闻你与谢云章的婚事,国公府不肯答应,是因你乃二嫁之身,前一个丈夫并未亡故,你和离改嫁。”

“又听闻你虽有个忠勤伯府的娘家,自幼却长在外头,是那谢云章的……贴身丫鬟?”

她每说一句,闻蝉袖摆中的手便握紧一分。

从她观音般平和慈穆的面上,闻蝉窥见了近似天真的残忍。

齐婉贞笑了笑,说:“谢夫人莫见怪,我并无恶意。”

“那你同我说这些是为了?”

“今日诸位兴致正浓,都等着看你我的好戏。”齐婉贞忽而凑近,“谢夫人,你不演,大家还看什么?”

“若我执意不肯演呢?”

女子向后一靠,状作无奈,“那我便只能去寻各家姐妹说话,若她们问起谢夫人,我也只能将传闻,嚼舌根子般说与她们听了。”

她特意咬重“传闻”二字,可闻蝉心知肚明,她特意打听过自己的身世。

她以此事作挟,逼迫自己应战。

“齐小姐出身高贵,竟也愿意叫人看猴戏,耍热闹?”

齐婉贞摇摇头,“我自是不愿的,可我对你,实在感兴趣。”

她口中的“感兴趣”,叫闻蝉敏锐感知到一阵不适。

仿佛她真是观音,坐高台望下来,俯视自己。

“谢夫人,请吧。”

……

半个时辰后,男宾席那边诗文早评得差不多了。

今科谁将榜上有名,几位大人物亦是胸有成竹。

这时陶瑜亲自送来女眷们的诗词,落了款的角落被折起,只剩干净的诗文。

太子为尊,陶城示意先送到太子面前。

而谢云章就在太子身侧,窥见那一行行秀气小楷时,难免暗自猜测。

她写了吗?写得如何?

若才情不佳,自己要如何将她写的挑出来,谬赞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