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代父求雨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逼我和亲?二嫁权臣后全家悔断肠!
邵宁昭前脚才站在凤仪宫外,后脚皇后身边的嬷嬷便把她请了进去。
皇后在上方端坐着,看着邵宁昭心里问安,就赶忙叫了起来。
看着邵宁昭身姿消瘦,背影纤纤,皇后便知她这一路奔波也没少受罪。
“好孩子这一路上你辛苦了。”
邵宁昭抬眸面对她满眼心疼,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接下来的半晌都是皇后在絮絮叨叨的交代邵宁昭养好身体,而她也不时的附和几句。
就这样,皇后仍旧兴致高昂。
“以前你父皇最是疼爱你,你整日里也没个正经差事,只做自己爱的,可现在却能够处理好一切需要做的事情,井井有条,当真是长大了。”
听到皇后这一番感慨,邵宁昭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话。
好在皇后也没有必须要求她接嘴。
“母后知道从前的事情委屈了你,可你也要理解母后。”
皇后话题一转,突然就说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话自然就是老生常谈,让邵宁昭不要和邵安柔多计较了。
邵宁昭现在不想听这些,因此便主动打断了这个话题。
“母后这些日子在宫中可好?”
对于邵宁昭的惦记,皇后极其惊喜。
她早些便看出来了,邵宁昭虽然对献帝亲近了些,但对她却是没有什么改变。
现在邵宁昭主动问起她的情况,是否证明二人的关系有所缓和呢?
到底是曾经疼爱过的邵扶阳,皇后也不是那样无情的人。
“母后这些日子在宫中都好,只是担心你在宫外的生活。”
见皇后搭了自己的话,邵宁昭也不好再装作不爱说话的样子。
“多谢母后惦记,儿臣在外面挺好的。”
邵宁昭一句话就把天儿聊死了,皇后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接话。
二人沉默的坐着,半晌无言。
就在皇后无奈准备,派人将邵宁昭好生送漪澜宫去时,却听她突然开口问道。
“母后,你可能同我说说国相寺的事情。”
从邵宁昭嘴里听到“国相寺”这几个字,皇后正准备抬起来的手一顿在身侧握成了拳头。
她勉强扯出笑,看着邵宁昭的眼中染上了几分疑惑。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
见皇后不答反问,邵宁昭便知她不大想提这件事情。
想来也是,毕竟当初她可是在国相寺被换了邵扶阳。
邵宁昭今日却偏偏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母后,您就同儿臣说说吧。儿臣知道自己愧对安柔妹妹,心中对她的际遇也极其心疼。可儿臣也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邵宁昭难得撒娇,说的又是让她无法抗拒的话。
皇后最终也只是悠悠叹了口气,这才开口说起了当初的事情。
“当初因为秘楚三年大旱,本来应该是你父皇带着朝廷官员去国相寺祈福求雨。可那时朝纲不稳,你父皇昼夜操劳,哪里还抽的出来时间?因此母后便让太子把这件事情接了过来。”
说起当初,皇后眼神也有几分悠悠。
邵宁昭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断。
这一刻,她仿佛置身于数年之前。
金銮殿上,太子向献帝请求代父前去。
“父皇,儿臣身为一国太子,自然也有这样的责任。父皇坐镇宫中,理四方朝廷事务。是父皇离宫职位祈福求雨,怕是天下要乱呀!”
当时尚且年幼的太子,在金銮殿上口齿伶俐的说出来这一番话,也不知打破了多少人的想象。
献帝同样如此。
可他也知道这些话必然是皇后教的。
按理说,他去是最佳选择。
可去了之后,若没能求得来雨呢?
这件事情就连献帝自己心中都没有把握。
他又怎么能够把没有把握的事情推给一个稚子去做?
“朕心意已决,你就莫要再说这些了。”
他虽是这么说的,可朝堂上的官员纷纷劝了起来。
如太子所说,此时正值乱年、荒年。
一日日从各地送上来的奏折,早就堆满了献帝的书桌。
他昼夜伏在书桌前,难得停歇。
太子也把这些看在眼里,再加上有皇后的教导,此刻也是态度坚决。
“父皇,儿臣请求父皇答应。”
小小的太子见自己还没有完成皇后的任务,而献帝也没有松口的意思,心中一急,直接当着众位朝臣的面跪在了金銮殿中央。
看到他这样,献帝无奈。
想来这也是皇后教唆的招数。
就当献帝不满想要呵斥时,朝堂的官员也纷纷跪了下来。
当时最位高权重的人对着献帝说道。
“皇上,如今各地奏折越发多了,您日夜处理,已经是分身乏术。不若把这件事情交给太子殿下吧!太子殿下年幼,可却正在一片孝心,想来能够感动上苍。”
听到那老臣这么说,献帝也犹豫了。
他自然不信什么感动上苍的屁话,只是他现在的确是抽不开身。
每日的奏章都堆在桌子上,若是真正垒起来,怕是能把他给淹了去。
而那老臣一开口,其他的臣子自然也纷纷附和。
在献帝犹豫不决时,太子主动提出让皇后随行。
这样一来队伍之中既有长辈,又是一国之母。
又有稚子,乃是一国太子。
这排面拿出去倒也不算差了。
最终在权衡之后献帝才同意了这件事情。
求雨这件事情自然是举国大事。
因此,自打皇后与太子出宫,他们前去国相寺的路上,都遇到了不少人的截杀。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总算是平安到达。
之后正常的求雨流程,与献帝同去也没什么区别。
太子虽然年幼,但早早的便表现出了储君的风范,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出现任何差池。
然而,老天仍然没有下雨。
恰巧此时,祭坛之上的皇后挺着九个月大的肚子突然发动。
此刻回宫已经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皇后只得在国相寺内生产。
而那时太子仍然在祭坛之上,不敢轻易走开。
她拼尽全力产下孩子,恰逢天色阴沉,外面儿开始下起了瓢盆大雨。
为她接生的嬷嬷们一个个的喜不自胜,就连她刚出生暂时都没有人管。
皇后也瞧着外面儿的雨幕心中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