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花妖小桂 > 第292章 桃林塞

第292章 桃林塞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花妖小桂!

当小桂带着他的徒弟们踏上离开关中平原的路途时,他们回首望去,只见田野里的冬小麦已经破土而出,嫩绿的麦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挥手道别。

格桑,这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瞪大眼睛看着这些冬小麦,心中充满了疑问。她忍不住开口问道:“师父,这些冬小麦怎么能在冬天生长呢?它们难道不怕寒冷吗?下雪的时候,它们不会被冻死吗?”

小桂微笑着看着格桑,耐心地解释道:“格桑啊,这冬小麦之所以能够过冬,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适应能力。你看,它的叶子比较窄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更好地保持体内的水分。而且,冬小麦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地下,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维持生命。”

格桑听得入神,继续追问道:“可是,师父,下雪的时候,雪不会把麦苗压倒吗?”

小桂笑了笑,回答说:“不会的,格桑。冬小麦的茎干比较柔韧,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而且,雪覆盖在麦苗上,就像给它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让麦苗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温暖地生长。”

格桑恍然大悟,感叹道:“原来如此,这冬小麦可真是神奇啊!”

小桂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是啊,格桑。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生物,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生存之道。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小桂笑着说道:“说到冬小麦,关中平原能够种植冬小麦,其实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关中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虽然寒冷,但气温相对较为温和,平均气温在-5c到5c之间。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冬小麦能够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避免了极端低温的冻害。而且,关中平原的土壤肥沃,以黄土为主,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加上这里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非常适合冬小麦的生长。”“冬小麦能够抵御风雪、过冬后继续生长,主要得益于它的生长习性和抗寒特性。冬小麦在秋季播种后,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春化作用,这有助于其根系发育和养分积累。而且,冬小麦的幼苗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能够在零下17c到19c的低温下生存。在有积雪覆盖的情况下,冬小麦甚至可以耐受零下20c的低温。这种强大的抗寒能力使得冬小麦能够在寒冷的冬季中存活下来,并在春季回暖后迅速恢复生长。”

“至于北疆地区,虽在零然也有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冬小麦,但整体上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北疆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气温极低,通常下20c甚至更低。这种低温环境使得冬小麦难以安全越冬,容易冻死。因此,北疆地区主要种植的是春小麦,春小麦在春季播种,避开了冬季的严寒,能够在较短的生长周期内完成生长和收获。”“

徒弟们听了小桂的讲解,纷纷点头,对冬小麦的生长特性和种植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明白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才是农业生产的智慧所在。

出了关中平原,小桂和莫珺、紫菀、莫三带着徒弟们继续向东走。一路上,他们穿过了广袤的田野,跨过了潺潺的溪流,也经过了无数的村落。然而,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未曾遇到过如此险要的地方。

一天,他们来到了一处关隘。只见地势陡然变得狭窄起来,两侧的山峰如刀削斧劈般直插云霄,中间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勉强容得下一辆马车通行。小桂抬头望去,只见关隘之上,一座雄伟的城楼巍然耸立,城楼上旌旗招展,猎猎作响。城门紧闭,两旁的守卫手持长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来往的行人。

“这里就是桃林塞了。”莫珺的声音在小桂耳边响起,带着一丝肃穆,“素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称,乃是进出关中的咽喉之地。”

小桂点了点头,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她听说过桃林塞的大名,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亲自踏上这片土地。她看向身旁的紫菀,只见她的眼中也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桃林塞,乃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莫三在一旁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知见证了多少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那我们现在要怎么过去呢?”小桂的徒弟小明有些担忧地问道,他看着那紧闭的城门,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放心吧,我们有通行令牌。”莫珺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递给守卫。守卫接过令牌,仔细查看了一番,这才点了点头,放他们通行。

穿过桃林塞,小桂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景色与关中平原截然不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他们沿着山路前行,不时能看到一些古老的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这里不仅有险峻的地势,还有着丰富的历史。”紫菀一边走,一边轻声说道,“桃林塞自古以来便是军事要塞,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是啊,这里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莫三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那些古老的城墙,那些斑驳的石碑,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古迹前。只见这里有一座破旧的城门,城门上刻着“潼关”两个大字。小桂走上前去,轻轻抚摸着那历经风雨的城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这里就是潼关古城了。”莫珺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它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是历史的见证者。”

小桂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城门旁的一块石碑上。石碑上刻着一些文字,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仍能依稀辨认出一些内容。她仔细阅读着,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紫菀走上前来,轻声说道,“相传,潼关乃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一块神石所化,因此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女娲补天?”小桂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传说倒是有趣。”

“是啊,这传说也给潼关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莫三笑了笑,目光却落在远处的山峦上,“不过,潼关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要塞,它还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魅力?”小桂有些疑惑。

“是啊,潼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莫珺接过话茬,“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他们继续在潼关古城内漫步,欣赏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城内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的房屋多为很多年前的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小桂不禁被这里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她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

“这里不仅有建筑,还有美食呢。”紫菀突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潼关的酱菜可是远近闻名。”

“酱菜?”小桂有些好奇。

“是啊,潼关酱菜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色泽鲜润,酱香扑鼻。”紫菀说着,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而且,潼关还有黄河鲶鱼汤、牛肉煮馍等美食,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听起来很不错。”小桂咽了咽口水,心中不禁有些期待。

“走,我们去尝尝。”莫珺笑了笑,带头向一家饭馆走去。

饭馆的招牌上写着“潼关老店”,看起来颇有年代感。他们走进店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店小二便端上了几道特色菜肴。

“这是潼关酱菜。”店小二指着一盘色泽鲜亮的酱菜说道,“还有黄河鲶鱼汤、牛肉煮馍。”

小桂夹起一块酱菜,放入口中。只觉得口感爽脆,酱香浓郁,回味无穷。她不禁赞道:“果然名不虚传。”

“这黄河鲶鱼汤也是一绝。”莫珺尝了一口汤,赞不绝口,“鱼肉鲜嫩,汤汁浓郁,真是美味。”

“还有这牛肉煮馍。”紫菀咬了一口馍,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馍香肉嫩,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潼关不仅有美食,还有许多珍贵的药材。”莫三突然开口,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这里生长着连翘、柴胡、黄芩等中药材,都是当地的特色。”

“药材?”小桂有些惊讶。

“是啊,潼关的自然环境独特,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莫三点了点头,“这些药材在当地中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原来如此。”小桂点了点头,心中不禁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

他们在潼关停留了几天,欣赏着这里的自然风光,品尝着当地的美食,感受着这里的历史文化。小桂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有着险峻的地势,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