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天厨食记 > 第18章 欧阳论文,食艺为史

第18章 欧阳论文,食艺为史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天厨食记!

秋日午后,欧阳修的醉翁亭中飘着淡淡的茶香。

这位当朝知名文人正与华千机对坐品茶。案几上摆着几本史册,还有一份刚刚誊写完的《食经》。

\华医者,\欧阳修放下茶杯,\你可知这《食经》为何要放在史部,而不是子部?\

华千机思索片刻:\难道是因为饮食与历史有关?\

\不止如何,\欧阳修捻须微笑,\饮食本身就是历史。你且看这卷《汉食志》,记载的不仅是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翻开书页:\比如这里记载的'太官珍馐',看似只是宫廷菜品,实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象。用料之奢,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力鼎盛的写照。\

华千机若有所悟:\所以前朝太医院也要记录各种食谱?\

\正是,\欧阳修说,\御医不仅要医人,更要通过饮食了解时代。一个朝代的兴衰,往往先从饮食习惯的变化中显现。\

他起身踱步到窗前:\比如近年来,西域商队带来的香料越来越多,这看似是饮食口味的变化,实则反映了边境贸易的繁荣。然而......\

\然而什么?\

\过分追求奢靡之味,往往是衰落的征兆,\欧阳修叹息,\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

华千机想起最近太医院收到的进贡方子,确实多是些珍奇异味。

\欧阳大人的意思是......\

\治大国如烹小鲜,\欧阳修说,\这句话的深意,不止在于治国之道,更在于观察之术。一个太医,要能从饮食变化中看出朝代的脉象。\

他重新坐下:\说起这个,我倒想请教华医者一事。\

\大人请说。\

\最近我在编撰一部史书,\欧阳修说,\想在其中专门开设一个《食货志》,记录各朝饮食变迁。不知华医者可愿相助?\

华千机一惊:\下官何德何能......\

\你在太医院日日经手各种方子,\欧阳修说,\比我更了解饮食的变化。而且你精通医理,能从养生的角度解读这些变化。\

他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近日整理的一些资料,你且看看。\

华千机接过一看,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各朝各代的饮食特点,从民间小吃到宫廷珍馐,无不详尽。更难得的是,每段记载后都附有详细的考证和分析。

\大人对饮食之道如此了解?\

\这哪里比得上你,\欧阳修笑道,\我不过是以史家的眼光去观察。真正懂得饮食之道的,还是你们这些医者。\

\说起太医院的方子,\华千机说,\近来确实发现一些有趣的变化。\

\哦?\欧阳修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比如这个,\华千机从袖中取出一张方子,\这是最近进贡的'九转回魂汤',用料都是西域奇珍。但仔细研究,其实是把我们传统的'护命汤'改头换面。\

欧阳修接过细看:\这倒有意思。为何要这样改?\

\表面上是为了显得新奇,\华千机说,\但我觉得背后另有用意。\

\什么用意?\

\这些改良方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华千机说,\就是加入了大量西域香料。这些香料不仅价格昂贵,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容易让人上瘾,\华千机压低声音,\长期服用,会对这些香料产生依赖。\

欧阳修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有人在刻意制造这种依赖?\

\正是,\华千机说,\而且不止是宫中,连市面上的食铺也开始大量使用这些香料。\

\所以你觉得这是一个局?\

\大人应该知道,\华千机说,\这些香料都掌握在西域商人手中。如果真的造成依赖......\

\那整个汴京的饮食命脉就都受制于人了,\欧阳修若有所思,\难怪你说要从饮食看出朝代的脉象。\

他翻开自己的笔记:\说起这个,我倒想起一件事。你知道当年安禄山之乱前后,长安城的饮食有什么变化吗?\

华千机摇头。

\根据史料记载,\欧阳修说,\那时候长安城突然流行一种胡食,用料极其奢靡。而供应这些食材的,正是安禄山的商队。\

\您是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欧阳修意味深长地说,\当年安禄山用美食收买人心,最后酿成大祸。如今......\

他没说完,但华千机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所以我要编这部《食货志》,\欧阳修说,\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警示后人。美食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大人觉得,现在该怎么办?\

\太医院是关键,\欧阳修说,\你们要严格把控进贡的方子,尤其是那些改良配方。另外......\

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古籍:\这是我收藏的《唐食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当年长安城的饮食变化。你拿去参考,或许能从中找到应对之策。\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欧阳大人,\一个书童进来禀报,\范大人派人送来一封信。\

欧阳修接过信,略一查看,脸色微变。

\怎么了?\华千机问。

\范公说,\欧阳修压低声音,\西夏进贡的那批香料有问题。\

\什么问题?\

\太医院的几个医官查验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欧阳修说,\幸好发现得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华千机心中一惊:难道那些香料暗藏玄机?

\不止如此,\欧阳修继续说,\范公还发现,这批香料的来源很可疑。表面上是西夏进贡,实则是经过了好几道转手。\

\转手?\

\最初的来源,\欧阳修说,\竟然是西域的毒龙谷!\

华千机倒吸一口冷气。他想起之前司马光提到过,毒龙谷擅长用各种奇毒,而且最近已经渗透进了汴京城。

\范公怀疑,\欧阳修说,\这些香料可能暗含剧毒。而且是一种很特别的毒......\

\什么毒?\

\能影响人的心志,\欧阳修说,\中毒者表面上没什么异常,但会变得容易冲动,失去判断力。\

华千机突然想起什么:\所以最近朝中争执不断,大臣之间剑拔弩张......\

\正是!\欧阳修说,\这哪里是什么政见分歧,分明是中毒的征兆!\

他翻开《唐食录》:\你看这里记载,当年长安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朝中大臣突然之间争执不断,原本和睦的关系迅速恶化。后来才发现,是因为饮食中被人下了'心魔散'。\

\心魔散?\

\一种能扰乱心智的毒药,\欧阳修说,\最厉害的是,中毒的人会变得疑神疑鬼,甚至主动攻击身边的人。\

\这不就是......\

\没错,跟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欧阳修说,\他们这是想重演当年的戏码啊!\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欧阳大人!\书童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事不好了!太医院......\

\怎么了?\欧阳修和华千机同时站起。

\太医院的几位医官突然发狂,\书童喘着气说,\正在大殿内打斗!\

\什么?\华千机脸色大变,\是谁?\

\是查验香料的那几位,\书童说,\他们突然之间就......\

不等说完,华千机已经冲出了门。欧阳修紧随其后。

\等等!\欧阳修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籍,\这是《药理秘要》,里面记载了解'心魔散'的方子!\

一路疾行,华千机一边翻看书页一边思索。按书中所说,\心魔散\最厉害的是会让人失去理智,但并非没有破解之法。

\这毒的特点是由香气入脑,\他一边走一边说,\所以要用同样的方式解毒。\

\你有办法?\欧阳修问。

\有!\华千机说,\太医院藏有一批'清心香',是专门用来安神定气的。如果能用它来熏蒸......\

话未说完,太医院已经到了眼前。只见大殿内一片混乱,几个平日温文尔雅的医官正疯狂地互相厮打,旁边的人想拉都拉不住。

\快!\华千机冲进药房,取出几包\清心香\,\点燃它们,布置在殿内四角!\

几个小厮手忙脚乱地按他说的做了。很快,一股淡雅的香气在殿内弥漫。

渐渐地,那些发狂的医官开始平静下来。

\这是......\一个医官茫然地看着四周,\我刚才......\

\诸位不必惊慌,\华千机说,\是香料中的毒气所致。现在已经没事了。\

欧阳修看着这一幕,若有所思:\华医者,你这个办法......\

\是从《唐食录》中得到的启发,\华千机说,\既然他们能用香气伤人,我们就能用香气救人。\

\妙!\欧阳修赞叹,\这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以香制香啊!\

这时,一个老医官走过来:\华医者,那批香料......\

\先封存起来,\华千机说,\另外,最近进贡的所有香料都要重新检查。\

\那些已经送进宫的......\

\我这就去禀报太后,\欧阳修说,\请她下令彻查。\

危机虽然解除,但华千机心中却越发沉重。他知道,这次的事件绝非偶然,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的开始。

太医院平静下来后,欧阳修和华千机来到了药库。

\这批香料,\华千机仔细检查着包装,\每个包裹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

欧阳修凑近看:\这是......\

\西域商号的印记,\华千机说,\但仔细看,这印记下面似乎还有别的痕迹。\

他用小刀轻轻刮开表面的印记,下面果然露出一个不同的标记。

\这是......\欧阳修倒吸一口冷气,\二十年前的'仙客居'的标记!\

\仙客居?\华千机疑惑地问。

欧阳修的声音变得凝重:\那是二十年前最大的一起毒案的起源地。当时有个西域商人在汴京开了这家店,专卖各种香料。后来发现这些香料都暗藏剧毒,酿成大祸。\

\出了什么事?\

\当时的礼部侍郎查出了此事,\欧阳修说,\准备上奏弹劾。结果第二天,他就暴毙家中。验尸时发现,他是死于一种闻所未闻的奇毒。\

华千机心中一动:\那个商人呢?\

\逃走了,\欧阳修说,\但最奇怪的是,他逃走前,仙客居里的所有香料和账册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时查案的官员认为,一定有人暗中相助。\

\会是谁?\

\没人知道,\欧阳修说,\但从那以后,朝中确实有一股势力在暗中支持西域商人。这些年来,他们不断把持香料贸易,渐渐形成了垄断。\

华千机若有所思:\所以这次的香料......\

\很可能就是二十年前那批货的延续,\欧阳修说,\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重施故技的机会。\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小厮匆匆跑来:

\华医者,刚才发狂的几位医官,想起了一些事!\

两人快步来到大殿。只见那几位医官正在激动地议论。

\我想起来了,\一个医官说,\查验香料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黑影在角落里鬼祟地晃动。当时还以为是眼花......\

\我也看到了!\另一个医官说,\那人好像在往香料里撒什么粉末。\

\什么时候的事?\华千机问。

\就在今天早上,\医官说,\而且我记得那人穿着......\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殿外的地上躺着一个人,是太医院的守卫。

\怎么回事?\华千机快步上前。

\我...我看到......\守卫喘着气说,\看到一个人从药库的窗户翻出去,想拦住他,却被他打晕......\

\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刚才,\守卫说,\那人好像是冲着这批香料来的。\

华千机和欧阳修对视一眼,立即赶往药库。

果然,药库的窗户大开,地上散落着几包香料,还有一本破旧的账册。

\这是......\华千机拾起账册。

\小心!\欧阳修突然喊道,\账册上有毒!\

华千机急忙放下,仔细一看,果然在账册的书页上发现了一层细微的粉末。

\这手法......\欧阳修说,\和二十年前那个案子一模一样!当时那个礼部侍郎,就是因为翻看了类似的账册中毒的。\

华千机打开药箱,取出几味解毒的药材,用纱布包裹着小心翻开账册。

\这是......\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凝重,\仙客居的账目!\

欧阳修凑上前:\上面记载了什么?\

\都是些交易记录,\华千机说,\但最重要的是这几页......\

他指着账册中间的几页:\这里记载了一个叫'玄霜'的组织。他们专门经营各种奇毒,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他们在朝中有内应,\华千机说,\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为他们打通关节。\

正说着,一封信从账册中掉出来。

华千机小心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名单。

\这些人......\欧阳修看着名单,脸色大变,\都是二十年来在朝中身居要职的大臣!\

\不止如此,\华千机说,\你看这些标记,红色的表示已经被他们收买,蓝色的是准备下手的目标。而最上面这个人......\

他的声音突然停住了。

因为这个名字太过惊人:赵允初,当朝太师!

\难怪......\欧阳修喃喃道,\难怪这些年来,但凡查到西域商人的案子,最后都不了了之。原来是有人在暗中......\

话未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一个小厮慌慌张张跑来,\太师来了!\

华千机和欧阳修迅速对视一眼。欧阳修立即将账册和名单藏入袖中。

脚步声越来越近,只见赵太师在一群官员的簇拥下大步走来。他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听说太医院出了乱子?\赵太师的声音浑厚有力。

\回太师的话,\华千机上前行礼,\是查验香料时出了些意外,但已经控制住了。\

\哦?\赵太师的目光在药库内扫视,\出了什么意外?\

\是几位医官突然感到不适,\华千机说,\可能是香料中含有一些刺激性的成分......\

\区区香料,能让太医院的医官都把持不住?\赵太师冷笑,\华医者,你这个解释,未免太过牵强了吧?\

华千机心中一凛,却见欧阳修上前一步:

\太师有所不知,这批香料颇为特别。老夫作为史官,倒想请教太师一事。\

\欧阳大人请说。\

\二十年前,可曾有过类似的案子?\欧阳修意味深长地问。

赵太师的眼神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如常:\二十年前......哦,欧阳大人说的是'仙客居'那个案子?\

\正是,\欧阳修说,\当时的礼部侍郎查出了许多内情,可惜还未来得及上奏,就......\

\那都是陈年旧事了,\赵太师打断他,\欧阳大人何必旧事重提?\

\非是重提,\欧阳修说,\只是今日之事,与当年何其相似。太师以为,这世上会有如此巧合吗?\

空气一时凝固。赵太师的目光在欧阳修和华千机之间来回扫视。

\欧阳大人,\赵太师缓缓开口,\你是在暗示什么?\

\下官不敢,\欧阳修拱手,\只是作为史官,有责任记录这些巧合。\

他说到\巧合\二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赵太师的脸色变得阴沉:\欧阳大人是在怀疑本官?\

\岂敢,\欧阳修不慌不忙,\只是这批香料的来源,还请太师明察。\

\这......\赵太师正要说什么,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范仲淹在几名官员的陪同下大步走来。

\范大人?\赵太师眉头一皱,\你怎么来了?\

\有要事禀报,\范仲淹不慌不忙,\刚才接到边关急报,说是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队。\

\什么商队?\

\一个来自西域的商队,\范仲淹说,\他们携带了大量香料,准备进贡朝廷。但在边关例行检查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赵太师的脸色微微变了:\发现了什么?\

\一些账册,\范仲淹从袖中取出几本册子,\记载了这二十年来,西域商人与朝中某些大臣的来往。\

欧阳修和华千机对视一眼:这是要摊牌了!

\范大人,\赵太师强作镇定,\这种事,是不是该先私下......\

\私下?\范仲淹冷笑,\就像二十年前那样?让这些证据再次神秘消失?\

\你......\赵太师脸色大变,\你知道什么?\

\我知道的可多了,\范仲淹说,\比如当年礼部侍郎是怎么死的,比如'玄霜'组织的真实身份,再比如......\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再比如,太师大人这些年来是如何暗中策划这一切的!\

赵太师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诸位大人......\他环顾四周,突然大喊,\来人!\

但是没有人应声。

\别喊了,\范仲淹说,\你安插在太医院的那些人,已经被我们控制住了。\

这时,包拯带着一队官兵出现在门口。

\赵太师,\包拯沉声道,\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你这些年来,不仅暗中勾结西域商人,更是利用职权,在朝中布下了一张大网。\

\证据?\赵太师突然狞笑,\就凭几本账册?\

\不止是账册,\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老者缓步走来。

\皇叔!\赵太师惊呼。

皇叔赵德昭缓步走到众人面前。他已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允初啊,\皇叔叹息道,\你真以为这二十年的事,能永远瞒住吗?\

\皇叔,\赵太师的声音有些颤抖,\您...您都知道了?\

\不只是知道,\皇叔说,\这二十年来,我一直在暗中调查。\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陈旧的玉佩:\还记得这个吗?\

赵太师看到玉佩,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这是......\

\这是当年礼部侍郎临终前交给我的,\皇叔说,\他知道自己活不了了,就把所有证据都暗中转交给我。\

华千机等人这才注意到,那玉佩的背面刻着细密的文字。

\二十年前,\皇叔继续说,\你勾结西域商人,想要通过控制香料贸易来谋取私利。礼部侍郎发现后,你就指使'玄霜'组织的人下毒害死了他。\

\这......\赵太师想辩解。

\但你不知道的是,\皇叔打断他,\他在死前已经写下了所有真相。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为什么是现在?\欧阳修问。

\因为他们变得太急躁了,\皇叔说,\为了扩大势力,他们开始铤而走险。这次想要在太医院下手,就是一个明证。\

他转向华千机:\这次多亏了华医者,及时发现了香料中的毒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皇叔......\赵太师突然跪下,\臣知错了!只要您......\

\晚了,\皇叔摇头,\这二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忠良因你而死。今日,就该还他们一个公道!\

他对包拯点头示意。

包拯上前,取出令牌:\赵太师,你勾结外敌,谋害朝臣,罪证确凿。现奉圣旨,将你收押......\

就在这时,赵太师突然暴起,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瓶,就要往嘴里倒。

\拦住他!\范仲淹大喊。

华千机眼疾手快,一把打落小瓶。瓶中的药粉洒在地上,瞬间腐蚀出一个深坑。

\这是......\欧阳修倒吸一口冷气。

\毒龙谷的'化骨散',\华千机说,\中者立毙,尸骨全无。\

\你输了,\皇叔对赵太师说,\这次,你再也逃不掉了。\

天色已近傍晚,太医院终于恢复了平静。

赵太师被押入大牢,他的党羽也都被一一缉拿。那些藏在各处的毒香料被销毁,账册则由史官府收录存档。

华千机和欧阳修重回醉翁亭,看着案上还未凉透的茶水,恍如隔世。

\这一切,\华千机感叹,\来得太突然了。\

\不,\欧阳修说,\这是必然的结果。正如你说的,从饮食可以看出一个朝代的兴衰。当权贵们开始利用美食来谋取私利时,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他取出那本《唐食录》:\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安史之乱前,长安城也是如此。奢靡的饮食背后,往往藏着巨大的阴谋。\

\所以您要编撰《食货志》?\

\正是,\欧阳修说,\我要把这些教训都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饮食不仅关系到百姓生计,更关系到国家安危。\

他沉思片刻:\你可知道范公为何会在今天现身?\

\难道......\

\他早就查到了一些线索,\欧阳修说,\但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这次太医院的事,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那皇叔......\

\皇叔更是深谋远虑,\欧阳修说,\这二十年来,他一直在暗中布局。今天的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华千机若有所思:\这么说,我们查验香料......\

\也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欧阳修说,\他们需要一个专业人士来证实香料的毒性。而你,正好担任了这个角色。\

\那接下来......\

\太医院需要整顿,\欧阳修说,\而这个重任,很可能就要落在你身上了。\

\我?\华千机吃惊。

\你年轻有为,医术高明,\欧阳修说,\更重要的是,你懂得从饮食中看出天下大势。这正是太医院最需要的。\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和你谈这么久吗?\

\请指教。\

\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懂得医食之道的人,\欧阳修说,\不是为了权势,不是为了私利,而是真正为了天下苍生。\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欧阳修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高大。

\记住今天的事,\他说,\它不仅是一个案子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华千机望着夕阳,心中涌起万千感慨。他知道,从今天起,自己的使命不仅是一个医者,更肩负着守护朝廷和百姓的重任。

而这,正是他在《食经》中读到的那句话:医食同源,利国利民。

夜幕降临,点点灯火在汴京城次第亮起。一个新的篇章,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