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此一时彼一时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明末混日子!
第369章 此一时彼一时
张献忠之前还在湖北的时候被杨嗣昌压着打,在听说了大唐这么一股势力后,还专门派人来请了张定,看在大家都是起义军的面子上请求出兵,奈何张定根本不鸟他,眼睁睁的看着他被迫跑路。
张献忠出身贫苦,粗鄙无文。生存所迫,他绞尽脑汁带着大量官军一直运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但凡有一次他手脚慢一点,或者运气差一点,他就交代了。
好不容易甩掉大股明军的张献忠随意占了一处地方,从老百姓手里抢过救命粮随意吃了顿饭。听闻之前冷眼旁观他独自抵抗十万大军的张定如今居然混的人模狗样。
不仅称了王,还占据了两省之地。张献忠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屋顶上那个显眼的漏洞,仿佛要把它看穿似的。风呼呼地吹过,那漏洞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吞噬着屋顶上原本就所剩无几的茅草。
他的目光缓缓下移,落在了那碗清汤寡水的米粥上。粥虽然很稠,但是只有光秃秃的米饭,连下饭的酱菜都没有,更别说肉的影子了,显得格外凄凉。
张献忠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怒火愈发升腾。他猛地抬起头,身边站着的也是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脸无辜的看着他。
张献忠越想越气,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他真想冲上去狠狠地揍张定一顿,问问他凭什么!
大家都是义军,凭什么他能够占据两省之地,享受着荣华富贵,有貌美的女人伺候,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却只能龟缩在这个不知名的村落里,喝着这碗有黑灰的米粥!
在他看来,张定如今享有的一切本来应该是属于他的,毕竟,当初要不是他在前面顶着十万大军这个大雷,又成功的把这十万人带到四川,哪还有张定什么事情?
他不服!要是当初他服了,认了命,老老实实的被人宰割,肆意的鱼肉,那么,他也不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起义了。
于是,张献忠喝完了这碗粥,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直接往四川省外跑。杨嗣昌得到了消息,连忙带着大军跟上。
张献忠在湖北的时候可谓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他的麾下拥有众多的兄弟,人数之多难以计数,而且这些人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一呼百应。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这些人大多都是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农民,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战斗经验。
当他们面对真正的正规军队时,往往会显得不堪一击,几乎是一触即溃。这种情况使得张献忠在与正规军的对抗中常常处于劣势,基本上和胜利不沾边。
相比之下,如今的张献忠虽然手下的人数不过区区几千,与之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这几千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
他们经历了严酷的生死考验,在无数次的战斗中幸存下来。这些人不仅身体强健,犹如钢铁般坚韧,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经验和战斗技巧。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对张献忠的忠诚度是无可置疑的。他们与张献忠一同经历过风风雨雨,生死与共,因此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敬意。
这种忠诚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够毫不犹豫地执行张献忠的命令,为他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客观的说,只要条件适合,给张献忠足够的人,他能以这些人为骨干瞬间拉出一支人数数万的军队来。
张献忠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是这日子是越活越明白了,他一直记恨着当初张定的冷漠态度,但是也清楚,自己这几个人对如今的张定造不成什么麻烦,但是他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啊!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
张献忠文化程度不够,说不出这句话,但是,道理他是懂得的。这世间,绝大多数都是假的,唯有亲情和利益是永恒的。
他和杨嗣昌是死对头不错,两个人都想把对方往死里整,有机会还想挖对方祖坟,但是,在对待张定的问题上,他们的态度毫无疑问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想弄死张定。
既然如此,那么也是勉强可以达成一点合作,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对错,都是利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