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明末混日子 > 第365章 奇耻大辱

第365章 奇耻大辱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明末混日子!

第365章 奇耻大辱

先秦时期,韩信有胯下之辱。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整天别着一把剑到处乱窜,临到头来被人侮辱,却马上跪地钻裤裆,看热闹的人一阵哄笑,都以为韩信是胆小鬼。

韩信自小习武,身有佩剑。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当时的韩信是可以像项羽一样杀人然后逃亡,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一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的一条路——钻裤裆。

要知道,这可是在武德充沛的先秦,有可能因为一句话,就造出人命的时代。

后面韩信发达了,回到了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神奇的是,经过这一段打生打死的战争,寡妇都遍地走了,那位曾经侮辱过韩信的人竟然神奇的还活着,也不知道这位屠夫是怎么活下来的。

韩信把那位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作巡城捕盗的武官。

并且对部下的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

李唐的强大无人怀疑,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便是明证。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

可谁又知道,李世民刚刚即位就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一代雄主李世民也曾如此屈辱过!

在唐朝初年,曾经被人打到都城之外四十里的地方,两军对峙渭水,突厥有20万,唐军只有几万。于是,李世民别无选择,他被迫签下城下之盟。

《旧唐书》说: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史书上只记载了突厥给了大唐3000匹马,一万头羊。但是大唐给了突厥多少却没有提及。

乍一看是突厥屈服于大唐,不然怎么说文人的春秋笔法厉害呢?

但是实际上长了脑子的人一看都觉得不可能,人家这次来可是要灭唐的,劳师动众而来,又不是来给大唐送温暖的,怎么可能不拿东西走人,还白给东西,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弱势的一方,不但不用赔偿,还白给,这又不是大雄用了如果电话亭的世界。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元首恐怕在啤酒罐喝的再多也无济于事。

有史学家推测,当时李世民几乎是搬空了长安的府库,颉力可汗才同意双方握手言和。李世民也没有接受突厥的马和羊,只是让其放回俘虏。

很简单,比起财物,更不能让李世民接受的是威望受损。他本来就得位不正,他干死了自己的兄弟,逼着自己的老爹,这才当上了皇帝,圆了自己的大唐梦。

而声誉的重要性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毋庸置疑,现代社会这么开放,但是出轨被双跪的尚且不少,更何况把“父为子纲”奉为圭臬的古人呢?

毫不客气的说,这本来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只是他上去了,成功了,很多事情为尊者讳罢了。

更何况史书上简简单单的一句“搬空府库”,天知道是什么情况。北宋灭亡的时候,东京城内所有的财富,美人都被金朝攫取,利益受损的老百姓会怎么看他?

当然,这部分人在史官眼里不算人,他们没有任何话语权。

刚登基两个月又和突厥签订城下之盟,对他的威望影响很大,也被他视为一生的耻辱,幸好此时可以争皇位的兄弟早就被他送去投胎了,自己的爹也被自己架空了,位置还比较稳妥,可以猥琐发育。

李世民带六个人和突厥二十万大军签订盟约,送走敌人的唐太宗自觉奇耻大辱,天天想着怎么报仇雪恨,四年后就把突厥灭了。

颉力可汗本想诈降,李世民同意了,并派出使者到了突厥大营。结果李靖“抗旨”突袭突厥大营,并将颉力可汗生擒活捉。

事后,李世民将“抗旨”的李靖册封为“尚书右仆射”,虽无宰相之名,但却跟唐朝贞观年间确立的参知政事、参议得失一样,行的都是宰相之权,名副其实的实权官职。

一时的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沉不住气,处事不够冷静。李世民不逞一时之勇,韬光养晦,壮大自己,找准机会,一击毙命,这才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帝王。

张定深以为然,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该低头的时候就低头,今天的低头,只为了明天更好的抬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山不转水转,这日子还长着呢,今天就先让郑氏开怀大笑吧,来日方长,总有郑氏哭的一天,张定在心里暗暗发誓。

张定先前和几个尚书也是有好好商量过,几个尚书自然也知道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唯一的变量,那就是出的这比和平金是多少。

张定身为最高领袖,自然是不能直接下场和郑氏的使者争辩这笔钱的多少。

先不说双方地位不对等,也不说有多么不务正业,给人以唐朝无人的感觉,就说一个领袖,竟然做出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老百姓怎么看他?

哪怕有宣传机构给他宣扬,但假的就是假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更别说,骗得了别人一时,但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好不容易爬到今天这个位置,可不是为了出卖国家利益的!

赵构这个能文善武,善骑射的无能皇帝,看到金兵就打摆子,赢不起来的皇帝,都知道杀岳飞让秦桧去干,难道张定还不如他?

几个尚书对视了一眼,没人出列,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若非情非得已,实在没办法,他们也不太愿意干这事。

你不干我不干,事情总得有人干,那谁来干呢?当然是手底下的牛马啊。

察觉到张定扫过来的目光,陈立首先坐不住了,“咳咳……”陈立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

得到了信号,早有准备的官员们便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一时间站了出来不少人和郑氏的使者唇枪舌战。

张定不想听,他一个铜板都不想出,听着下面的你来我往,不断出价,实在是让人心烦。

最终,双方敲定一年1000万两白银,郑氏使者看上去虽知礼,但是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咬人,一遇到真金白银,郑氏使者丝毫不肯退让。

最后,双方各让一步,大唐先预付200万两白银,其余的800万两年底再奉上,郑氏使者看着张定阴沉的像煤炭的脸,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事情一谈完,张定就气呼呼的拂袖而去,是个人都看的出来张定肺都要气炸了,在场官员无不心里惴惴,只有郑氏使者恍然未觉,大摇大摆的出去了。

几个尚书虽然也有点虚,但是别人躲得过,他们实在躲不了。只能一步靠着一步,慢慢的靠近办公房。

张定已经收敛了脾气,闭着眼坐在自己的凳子上,看着好像心平气和的样子。只有地上的一地的碎瓷和一滩水渍片说明了事情的真实情况。

“工部再办几个工厂,专门用来制糖。”虽然很生气,恨不得现在就挥师北上,但是不能让愤怒支配大脑,理智还在,只能强摁着脾气。

这个时代的制糖技术并不成熟,品质好的糖更少,所以白糖的价格十分感人,饴糖的价格也堪比猪肉,说人话就是,不管是什么糖,吃的上的至少都是兜里有钱。

放在欧洲,那高低是个贵族起步了。少年班已经攻克了白糖的制造技术,南方也正适合种甘蔗,正好以此扩大税收来源。至于与民争利?大唐没有人敢这么说。

“诸位加紧,年底之前务必平定安南省动乱,如若不平,则犹如此案!”说到底,张定还是生气异常,在几人惊恐欲绝的眼神中,张定抽出一把锋利的长刀,一把就把桌子给削下来一角。

tm的,那可是200万两白银啊!200万啊。

几人连忙跪倒:“是,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