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回来的儿子 > 第543章 进场(一)

第543章 进场(一)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回来的儿子!

1942年7月26日 星期日

傍晚六点,法国总会。

虽然太阳已经开始西下,但是盛夏午后的余温还没退却。

工作人员正满头大汗的在户外草坪上布置晚上纳凉音乐会的会场。

由于资源短缺,就连法国总会这种高档场所的供电也受到限制。

大楼内除了二楼包房还正常供应冷气外,其他地方的电除了照明不会再做他用。

即便如此,那些平日在战场、官场以及生意场上过的十分压抑的日本上流依旧会四处寻找发泄机会。

等到了晚上,草坪上现场演奏的西洋乐队多半只是配角,喝醉后胡乱嘶吼、群魔乱舞的饭店客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一辆出租车停在大门口,两名日本宪兵将车拦下。

周冬凛从副驾后窗探出头,用中文告诉对方是来赴岩井英一之约的。

岩井英一多半已经关照过,宪兵挥了挥手让出租车进去。

出租车从草坪外绕了一圈转到大楼门口,周冬凛付完车费从车上走下。

尽管他穿的已经是最薄的亚麻羊毛混纺西装,两鬓和后脖颈依旧流淌着汗珠。

大楼门口的守卫要严密的多,两名宪兵在周冬凛身上一通搜查后才将他放进去。

正要向二楼走,大门外的动静吸引他转身看过去。

两辆轿车和一辆拉着日军士兵的卡车从门口驶入,绕过草坪最终停到大楼门口。

卡车副驾位跳下一名军曹,指挥卡车后斗士兵下车。

第一辆轿车副驾车门打开,风间哲也着宪兵制服从车上走下。

向第二辆轿车走之前顺势拉开副驾后门,井上日昭穿一身和服从后门走下。

卡车后斗总共跳下来12名背着百式冲锋枪的日军士兵,在大楼门口列队后军曹安排部署。

1935年,日本南部枪械制造所在德国mp34冲锋枪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冲锋枪。

1940年这款冲锋枪定型,因为当时正值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这款枪被命名为百式冲锋枪。

1941年2月该枪开始装备部队。

因为其造价比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贵,用的是性能低下的8mm南部手枪弹,整个二战生产了大概三万把,主要配备给特殊部队。

四名士兵绕到轿车另一侧面朝外分散列队,四名士兵并入大楼门口守卫,四名士兵守在第二辆轿车门外。

风间哲也拉开第二辆轿车副驾后门站在轿车后侧,井上日昭过来后站在轿车前侧。

先下来的是楠本实隆,下车后从车内搀出头山满,两人都穿着和服。

本来这次头山满到上海的防务应该由宪兵队负责,现任十三军司令官的泽田茂得知后将负责自己安全的警卫队调过来保护头山满。

头山满此时已经87岁,虽然在楠本实隆的搀扶下脚步有些颤颤巍巍,但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边向前走一边像只饿狼般扫过身前所有人。

风间哲也将副驾后门关上跑到队伍最前面引路,井上日昭留在队尾托底。

四名士兵在两侧跟随守护。

周冬凛和几个一起看热闹的日本人被门口的士兵向后赶了几步,队伍进入大楼。

头山满的视线扫向周冬凛方向,他身边的日本人迅速弯腰鞠躬,身体折成九十度。

九十度是日本人鞠躬的最高礼节,叫做真礼。

一般只出现在宗教场合,官方道歉以及面见天皇。

周冬凛不是日本人也不知道面前是什么人,这个场合不鞠躬又太显眼,冲头山满将腰弯了三十度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队伍里所有人将视线甩过来打在他身上。

周冬凛虽然被他们盯得有些发毛,不过依旧保持着三十度没有动。

风间哲也认出周冬凛,走到楠本实隆和头山满面前介绍他的身份。

头山满嘴里用日文念叨道:“中国人...”

说完迈步向前走,队伍也继续前进。

岩井英一正好从二楼走下,认出头山满后迅速站立在一楼楼梯口将腰弯成九十度。

头山满看都没看他上了楼。

队伍从楼梯上消失后所有人如释重负,不少人向周冬凛投来好奇的目光。

岩井英一在人群中发现了他,快步跑了过来:

“周处长,走走走,我正要去找你。”

周冬凛跟着他一边上楼一边问道:

“岩井先生,刚才上楼那位是谁啊?天皇?”

岩井英一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伸出手指上下指了下,配合上下方向说道:

“天皇管上面,刚才那位管下面。”

周冬凛没听懂他的哑谜,看他的样子又不适合追问,放弃了这个话题。

两人上到二楼,走廊左侧守着两个士兵,岩井英一将他引向右侧。

周冬凛回头看向左侧走廊深处,最里面一间包房门口守着两个士兵。

岩井英一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角:

“周处长,别看了,当心惹麻烦。”

法国总会二层总共设了十二个包房,左右两侧走廊各六个。

左侧是小号,右侧是大号。

两个士兵守在走廊口说明风间哲也把左侧六间包房全部包掉。

风间哲也安排完头山满一行落座后退出房间,头山满会客期间他会在饭店内游走查缺补漏。

今天的会客总共分三场,第一场是三合会头目,第二场是周春生,第三场是周夏芷。

为了万无一失,三场会客安排在不同包房,后两场直到会见的人到场后才会知道最终进哪个房间。

周冬凛跟着岩井英一走进212房,里面已经坐了四个人。

这四人他都认识,一个是袁殊,另外三个是《新中国报》三大版块的责任编辑。

这次宴席是袁殊张罗的,因为汪伪一直防着他和岩井英一来往就把地点安排在这里。

袁殊请岩井英一吃饭是为了向他推荐一名编辑进《新中国报》。

不过这名编辑现在被关在特工总部上海分部,需要岩井英一出面把他领出来。

岩井英一不想出这个头就把周冬凛拉了进来。

周冬凛听完后向众人保证一定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