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 第342章 新世界计划

第342章 新世界计划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正没辙嘞!

听杨朝升说,要给他指一条明路。

阎埠贵顿时赔起了笑脸。

“那感情好啊!小板儿爷,请您不吝赐教,详细点儿跟我说说。”

杨朝升给阎埠贵出的主意。

眼下看来,倒也不算是一个馊主意。

杨朝升不过想,让易忠海和刘海中这两个老毕登破点儿财。

这两个老毕登,一个沽名钓誉,一个贪图官位。

这不。

正好利用他们俩身上的弱点,为灾区人民多做点儿贡献。

听完杨朝升给指的明路。

阎埠贵立马就眼前儿一亮。

小板儿爷说的对啊!

易忠海和刘海中两人,才被王主任拿下了管事大爷的职务。

易忠海还有幸进去,吃了几天牢米饭。

若是在这场由国家中枢牵头,为南方灾区捐钱捐物的爱心活动中。

他们俩不表现表现,那铁定说不过去。

“懂了。”

阎埠贵拱了拱手,对杨朝升表示了感谢。

转头。

他就去了易家和刘家。

……

“老易,你看……咱们家这一回出多少钱合适?”

还不等易忠海回答媳妇儿的问话。

他们家的门又再一次被人敲响。

“老伴,快去开门。”

易忠海原本以为是阎埠贵回头,再来找他商量为南方灾区捐钱捐物的事儿。

没曾想。

这一次找上门来的,是跟他一直不太对付的刘海中。

“老刘,将将儿,老阎是不是去找了你?”

“是啊!他前脚离开,我就紧跟着来找你商量。”

易忠海心里明镜儿似的。

知道刘海中这会儿来跟他打商量,说的一定也是为南方灾区捐钱捐物这个事儿。

“老刘,走,咱们俩一起去一趟老太太家。”

易忠海作为聋老太太的干儿子。

他知道点儿这个老太婆的能耐。

貌似在建国之前,聋老太太营救过多位部落的干部。

在这些人当中,有那么几位……

现而今,也算四九城领导一方的实权人物。

据易忠海了解……

在这些人里头,就有南锣鼓巷街道办的王主任,有红星轧钢厂的杨厂长,还有东城区军管会的……

今儿个,他按照杨厂长的要求。

将自个儿写的检讨书做成了一块警示牌,让阎埠贵帮忙送到了杨朝升手上。

这样的一个污点,该如何去洗刷掉?

眼巴前,便成为了易忠海的一块心病。

直到阎埠贵的到来,让易忠海似乎又见到了一丝曙光。

“太太,这一次为南方灾区捐钱捐物的事儿。我跟老刘两个是不是要拿出个姿态,来洗刷前段时间不好的影响?”

“是啊!老太太,您给句话成不?真急死我了。”

聋老太太听易忠海把话说完。

她并没有吭声,反而微眯起了一双老眼。

易忠海溜溜儿搁一旁,老实的小心候着。

刘海中却耐不住性子,在一个劲儿催促。

捐——

“这一回的救灾捐款,你们俩不但要捐,还要凑家底儿的捐。”

聋老太太本就看不上刘海中这个人,被他烦的不行。

不过仔细想想……

带上这个官迷,对自个儿干儿子来说,未尝就是一件坏事儿。

老人精儿自然明白“破财免灾”这个理儿。

“捐个块儿八毛的还成。老太太,您让凑家底儿的捐,那咱们俩家里头,今后还过不过日子了?”

刘海中旋即表示了反对。

“刘海中,你捐不捐,该咱老太婆嘛事儿?我只问问你,还想不想做回四合院的管事大爷?”

整个95号四合院,都知道刘海中是一个官迷。

他也太想进步了。

“老太太,您能给拉和儿?”

聋老太太搁外头有关系,刘海中倒是知道一点儿。

他才故而有此一问。

“老刘,你是不知道。老太太,她的能量大着嘞!只要这回的救灾募捐活动,咱们俩放他个大炮仗,做出个表率。老太太保准能让你我,重新当上院里的管事大爷。”

易忠海不失时机的,搁一旁敲起了边鼓。

使得刘海中动了心。

“老易,那你这一回准备捐多少?”

“我准备拿出一千块钱,捐给南方灾区。”

嘶——

刘海中暗忖。

这个姓易的,可够狠的。

他真格儿听聋老太太的话,凑家底儿的捐。

现而今工厂的一个学徒工,哪怕用上十年,也存不下这么大的一笔巨款。

作为刘家的当家人。

自个儿家的财政情况,刘海中十分清楚。

在刘家的银行账户上,也不过躺着八百多块钱的存款。

考虑再三。

刘海中心里有些儿打退堂鼓了。

“老刘,你不是想打退堂鼓吧?你想想,咱们红星厂现而今正是公私合营的关键时期,光是新车间就增加了七八个。你就不想落个好名声,为自个儿竞选厂车间主任加分增彩?”

行——

“这回给南方灾区的捐款,我给拿八百块钱。”

若说拿捏刘海中哪家强,还绝对非易忠海莫属。

这一回给南方灾区捐款,他能拉上一个人做伴。

他个人捐款一千块钱,也就没有那么扎眼了。

从而避免了,有人说他别有用心,沽名钓誉。

由此可见。

这95号四合院最会算计的人,并不是摆在明面上的阎埠贵,而是这个在暗戳戳使坏的易忠海。

-------------------------------------

在另一边……

杨朝升在送走阎埠贵后,便上了趟街。

但凡有报道南方水灾的报纸,他都给买上一份。

因而,对南方的这一次走龙入海。

杨朝升有了极为详尽的了解。

近期发生的这场水灾。

即便在华夏的历史上,也属于罕见的特大洪水级别。

汛期的最高水位暴涨到了37.18米,且出现了多达8次大于50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

这场水灾对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简直就是一次重创。

有许多的房屋和堤坝被冲毁,农田被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都说:大灾之后有大疫,大疫之后有大饥。

若是中枢一个处理不当。

这大饥之后,必然生出乱子。

真格儿,时不我待。

原本定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才得以实施的“新世界计划”。

杨朝升决定。

将这个计划提前五年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