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 第43章 朱允炆犯了二大错误

第43章 朱允炆犯了二大错误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大唐。

李世民猛地挺直了身体。

“天呐!”

“安史之乱,这场灾难居然能让盛大的大唐帝国陷入衰败,甚至导致灭亡?”

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直击内心!

“什么是安史之乱?”

李世民前所未有地焦急,眼神中闪烁着杀气。

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正与杨贵妃依偎在一起,双手正在愉悦地享受亲密时光。

随着一阵声音响起,李隆基的动作微微停顿。

“安史之乱?”

“那安禄山,我们新收的义子,不正好有‘安’字?”李隆基眯起了眼睛,脸上露出一丝玩味。

杨贵妃轻笑一声,娇柔地回应,“陛下,禄球儿忠心耿耿,怎会背叛呢!”

“安史之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李隆基不以为然地一笑,继续安抚杨贵妃。

“确实,”他继续说道,“就算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说罢,李隆基继续着他与杨贵妃的温存。

大明。

朱元璋的面色瞬间变幻,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他没料到,连天幕都能知道他心中的疑虑。

元朝的根基尚未完全清除,北方的胡人千年来未曾安宁,若要派兵守边,至少得有十几万大军。

面对这种局势,一个问题显现出来!

大唐的安史之乱,宋朝黄袍加身的变局。

将领们如何应对?

然而,藩王与八王之乱也摆在眼前!

该如何抉择?

朱元璋神色复杂,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天幕。

如果天幕能知道这一切,那他朱元璋就心服口服了!

【一方面,藩王叛乱之患,另一方面,大唐安史之乱之祸,如何在两者之间寻得平衡之道?!】

【后人常指责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轻视其分封藩王之举,然此实为误解!】

【朱元璋深谙君道,若无自我调整,终难为良主。面对此难解题,朱元璋选依亲族,实乃权衡之策!】

【然而朱元璋亦深谋远虑,施以控制之术!】

【那就是,藩王封地!其分封之策,环绕黄河流域,成三重防线。一旦藩王起叛意,朝廷可断其粮道,封锁其势,纵群藩合谋,亦难成事!】

【从道理上观之,此策近乎完美,既可减少北方防兵,亦可藩王领土为大明稳固之防线,实乃精妙之计!】

【然而朱元璋没有预见到,他的大孙子刚刚继位便开始削弱藩王权力!】

【这无疑是朱允炆的最大决策失误!!】

朱元璋头脑中嗡嗡作响。

他无法相信,天幕居然连这一切都知晓。

他如何不清楚分封制度的潜在风险?

可正如天幕所言,朱元璋选择信任自己的人,而不相信外戚。

他按照黄河流域布防,设立了三重防线。

苦寒之地为第一道防线,富庶之地为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是朝廷本身。

藩王若想叛乱,必须先从粮草断绝开始,再派大军围困,最终各藩王响应,几乎没有叛乱的可能。

然而,现在看来,这一切似乎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天幕转变画面,继续说道。

【削藩,从某种角度来看,并不一定是错误的选择!】

【毕竟,藩王控制地方有兵有权,若不加以制衡,长久下去可能会威胁朝廷的权力。】

【但朱允炆犯了二大错误!】

建文时期。

朱允炆一脸愕然。

他从未料到,朱元璋竟然在背后布局如此深远。

“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他自问。

随后,朱允炆听到了天幕的话语。

“你有二大错误?”

朱允炆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

【首错,太过急功近利!】

【朱允炆即位未久,数月之内,便始削藩。时大明政权动荡,藩王多为长辈,贸然行之,必激其不悦!】

【第二大错,用人不当,信黄子澄与齐泰削藩之策!】

【黄子澄,洪武时老臣,历任要职;齐泰,大儒,深受朝廷宠遇。然二人非智者,所献削藩之计,眼光短浅,偏颇可见啊!】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脸色变得铁青。

他的内心愤怒至极,差点一头栽倒在地。

“真是愚蠢,简直不可理喻!”

“如果非要削藩,至少应该从强者开始!那些小藩王,又有何能耐反抗!”

朱元璋深感无力,他恨不得将朱允炆痛骂一顿!

建文时期。

黄子澄与齐泰的脸色涨得通红。

他们没想到,天幕竟然如此直接批评他们。

若在平时,他们定会争辩不休。

可此时,他们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

天幕的话,令他们哑口无言。

朱允炆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既然决定削藩,为什么不从强大的藩王开始?

反而从弱小的藩王削起,只会让所有人提前察觉意图!

天幕继续说道。

【本来时局犹可挽回,然而朱元璋为大明基业奠定稳固根基。若朱允炆能采取温和之策,安抚藩王,局势或许未必如此恶化!】

【但此时,仍然可以挽回。毕竟朱元璋为大明帝国留下了稳固的根基。若朱允炆能够采取更为温和的手段,安抚藩王,局势或许不会如此恶化。】

【但是!朱允炆却没有这样做!】

【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死去,朱允炆方登基数月,迫不及待,遂始削藩。】

【其首要目标,是周定王朱橚,遣人奇袭开封,捉拿周定王朱橚,且将之贬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