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投资建厂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四合院之保姆李阳!
<\/head>第266章 投资建厂<\/h1>
李阳不在乎上层有没有人支持她俩,李家公社才是她俩最大的靠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李家人愿意做和想做的事情,还没有人能强迫李家人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在李晓竹和李晓清治下建厂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至于在小渔村那边建厂,娄晓鹅已经在小渔村建了一个化纤纺织厂,一个服装厂、一个卡式游戏机厂。就暂时不再投资建厂了。
李晓清和李晓竹的回复很快,条件是必须要建合资企业。这事好说,让李村入一股,李家公社和李村合资兴建。李村占51%的股份,李家公社占49的股份。
李阳你说什么,李村没那么多钱?没关系,李村可以从银行贷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你就说行不行吧。
好吧,有人给出钱让李村办企业,这要是李阳再说不行,那不是伤感情吗。就这么着吧,同意了。
有人出钱,事情就更好办了,李家公社以生产设备入股,占49%的股份,剩下的买地、建厂和流动资金,那就全靠李村来贷款解决吧。
李阳跟李晓竹、李晓清沟通好了,就通知陈雪茹以李村的名义写申请,在漳河南北跟李家公社合资建厂,没想到申请在区里边被卡住了。
区里就一个意思,你们李村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我们四九城没地方给你们建厂了,你们跑出去上千百公里去外地建厂,这让我们区政府的颜面往哪里放。
申请就放在这吧,什么时候我们区里也有同样的厂子了,你去外地建厂的申请才能给你批了。
要不要在四九城建厂子,陈雪茹也当不了家,只能打电话通知李阳。李阳也很痛快,把李晓清和李晓竹给的优惠条件说了一遍,只要区里也给同样的条件,在区里建几个厂子也不是不可以。
陈雪茹找到了区长,汇报了李家公社的答复,也说出了李家公社在漳河两岸投资,地方政府给的优惠条件。
区里一听,就这点条件?给了,三免五减半是上面的政策规定,大家都是一样的。土地,你们可以随便挑,这个区里能当家。区里刚规划的开发园区行不行?三通一平已经开始搞了,可以先给你们弄出一块地来。钱不够,银行贷款,好办,马上把银行行长叫来,需要贷款多少尽管说。
银行行长也高兴,终于有傻子来银行贷款,要是多贷点,银行今年的贷款任务就不用自己发愁了。
怎么,这事你不相信?那你找当年在银行工作过的老人们问问,你就知道当年放贷有多难了。
咱不说别的,就是大姑娘小伙子找对象吧,如果你说你家在银行有多少存款,那媒婆天天往你家跑,如果你说你家在银行有多少贷款,你自己亲自去找媒婆,媒婆都不稀得搭理你。
既然有人出钱,那就建呗。一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轰。李阳现在也不缺人了,332个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已经毕业了。只要李阳一声召唤,随时会有六百多大学生响应李阳的号召。
是不是很奇怪,怎么三百变六百了?这不是李家公社多了三百多个女婿吗。这些人大部分留在了华夏,被华夏分配到了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也就是说,李阳现在随便去华夏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家人。李阳去那个大衙门口,都可能会受到孩子们的迎接。
这些孩子也没有全结婚,还有几个单身着。也有几个被自己的儿子给拐跑了,老大李玉峰就很有他爹李阳的风范,一个人就拐走了两个。
陈雪茹当场又写了一份申请,李村申请成立李村电子集团,在工业园区建彩色电视机分厂、电冰箱分厂、洗衣机分厂、空调分厂、服装分厂。
最后一个服装厂是陈雪茹自己申请的,她喜欢设计服装,喜欢穿漂亮衣服,早就想在四九城建一个服装厂了。
其实李阳对建立服装厂这样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什么兴趣,服装生产的全自动流水线也不是不能造出来,可李元春嫌麻烦,认为利润太低,调整图纸的频率又太高,最后还是娄晓鹅和陈雪茹求了李元春,李元春也只给他们设计了一个半自动化的裁剪生产线,缝制衣服还是要靠大量的人工。
可李晓清和李晓竹感兴趣,用的人工多了,就能产生大量的就业,不但能增加收入,还能给维护治安创造有利的条件。她俩也投资建了服装厂,跟娄晓鹅、陈雪茹使用同样的商标、生产同样的款式。
建厂的手续自然在谁的地盘上归谁办理,各厂的管理人员也自然归她们自己挑选。
实际上,这些厂子也是李阳给她们的私产,只要她们按照比例上缴李家公社利润就行了。
建这些厂子都是小事,李阳不会把精力过多的投入到这上面来,李阳的精力主要关注在小日子的身上。
这也是李家公社被逼无奈之举,自从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石油的价格一路狂跌,华夏为了缓解因为进口汽车、彩电等生活用品造成的外汇短缺,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停止了从李家公社进口石油,反而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
当然,这里面有没有跟大漂亮联合打压油价,以此来完成击垮北熊国的计划,李阳就不知道了。反正最终的结果是北熊国解体了。
现在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已经从最高峰的40美刀一桶,跌破了10美刀一桶。
石油的降价,也变相的催化了西德、小日子等贫油国的经济发展,加上华夏开放了国内市场,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小日子靠着向华夏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开始向华夏倾销电子产品和汽车。可以说他们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大趋势上,可以说,日元的升值已经是迫在眉睫、也是大势所趋了。
大漂亮为了解决巨大的贸易赤字,把目光盯上了小日子和西德这两个在与大漂亮贸易中,最大的顺差国。
<\/bo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