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 第245章 千古风流

第245章 千古风流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来人,取笔墨呈与韩侯!”

听到萧观音的吩咐,一旁的近侍立马开始搬桌案,取新的文房四宝。

“别来来回回那么费事了,直接搬到外边就行!”

韩明没有看任何人,随口说道。

然后从苏子瞻身旁拿起一壶新酒,大步迈出营帐。

“侯爷去往何处?!”

苏子瞻有些惊讶的出声询问。

“登长城——!”

在留下这一句话之后,整个会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这时候登长城?”

“不明白这位韩侯打的什么算盘?”

“不会是眼见诗词难胜,要偷溜吧?”

“那不可能,这位侯爷虽然性子古怪,但是做不出如此跌份的事情。”

“那总不能是临时抱佛脚找灵感,即兴作一首吧?”

“这有什么,大娘娘不也是现场临时所作吗?”

“没法比,大娘娘的灵感听闻在前段时间陛下冬狩的时候就有感而发,估计早就有了腹稿。”

“啊?那岂不是说大娘娘这首小诗提前准备好了?”

“嘘,瞎说什么呢,怎么能叫做提前准备好,这叫‘腹稿’、‘草稿’,不懂别瞎说...”

一群人被韩明的动作惊讶的不知所措,而苏子瞻和萧观音则是眼底发亮,不约而同起身追着韩明身后而去。

“大姐姐...”作为耶律洪基和萧观音最小的公主,耶律特里睁着大大的眼睛拉着皇长女耶律撒葛只的裙袍。

“走,跟上去看看那个古怪的家伙到底打什么主意!”

随着苏子瞻等人的带头,身后的辽国君臣纷纷起身,跟随而去。

一时间,偌大的宴会厅空无一人,只留下阵阵的酒香飘荡在四周,给人一种虚幻之感。

。。。。。。

清代《方舆纪要》生动描绘了古北口的险峻:“两崖壁立,中有路,仅通一车,下有深涧,巨石磊砢,凡四十里,为险绝之道。”

这是经过辽、金、元、明、清数代修建,才逐渐形成了在清代的外部特征。

只不过现在的古北口长城,是在北齐时期修建的遗留上重新修整过得。

虽和后世的险峻差了不止一筹,但是现在的高耸也是让人望而生畏。

韩明大步走在长城的阶梯上,身后是一帮抬着桌案、笔墨纸砚的侍从,再往后则是神情各异的众人。

望着长城内外的雪景,韩明的内心之中逐渐涌起一丝升腾的热浪。

抚摸着长城历经千年风霜的岁月痕迹,韩明的眼神开始变得平静下来。

随着韩明站到长城之上,眺望远处辽阔的江山风景在冬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一刻,他的情绪值达到了顶点,眼神中的热烈再也压抑不住:“笔来——!墨来——!”

随着韩明的一声高呼,身后的侍从立马以一百八十迈的速度向前飞奔,几秒钟就铺垫好了东西。

身后众人见到韩明要落笔,纷纷屏气凝息,唯恐打扰到了对方的思绪。

唯有萧图古辞一脸冷笑不屑的低声嘟囔:“哼!装模作样!”

这让一直忍耐他的萧革回头瞪了他一眼,才制止住他的无礼之举。

所有人都等待韩明的落笔,可他先是扫视一圈长城内外,然后仰头在寒风烈日下,‘咕咚咕咚’灌下北地美酒。

酒水飞溅,衣袍猎猎,被玉簪固定的三千青丝随风飘扬,俊朗的面庞带着丝丝独醉之意。

如此超然遗世之态,看呆了所有人,皆以为是仙人下凡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韩明见时机成熟,提笔挥下,一股行云流水、笔走龙蛇的意味扑面而来,让所有人都按下暂停键,安静的欣赏起来。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韩明的第二句甩将而出,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蓄势之感。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第三句一出竟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第四句给人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以及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之景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之象则显得越发娇艳。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随后韩明抹布停歇,挥毫拨墨,一口气将剩下的词句书写完毕。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周主,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耶律阿保机,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韩明用力顿住笔,眼神之中是丝毫不掩饰的热烈和汹涌勃发的气势。

身后苏子瞻不知不觉来到近前,端详着这首堪称古今第一雄浑豪情之词,一字一句的念出声来。

随着最后三句话的出现,整个现场完全陷入落针可闻的情况,就连北风呼啸声都有意压低了音量,似乎被这首词的霸气绝伦所震撼。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周主...稍逊风骚...”

随后韩明抹布停歇,挥毫拨墨,一口气将剩下的词句书写完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苏子瞻觉得最后一句话彻底点燃了内心的热情,他眼神直勾勾的盯着眺望远处有些失神的韩明。

“这!”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里面所涉及的古今雄主太多,以至于他们完全不知道如何品鉴这首词。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个周主是谁?周太祖郭威?还是周世宗柴荣?”

“应该是二者都有吧,毕竟周太祖和周世宗都是奠定大宋底子的两代明主!”

“那确实,郭威和柴荣的大周当初可是给咱们的穆宗陛下找了不小的麻烦呢...”

现场的辽国大臣纷纷低声讨论起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历史雄主。

而耶律洪基与萧观音同时暗暗吞咽口水,轻移脚步,来到韩明身旁,端详着这首词。

“陛下,大娘娘,外臣这首词,不知如何?!”

如何?当然是扎心了!

原本这里面能将辽国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与中原王朝雄主并列,让他们很是开心,但是一句‘只识弯弓射大雕’让他们都涨红了脸。

之前萧观音一句‘万里威风压南邦’明晃晃的贬低大宋,随后萧图古辞言语中也是处处嘲讽大宋。

现在韩明一句‘一代天骄,耶律阿保机,只识弯弓射大雕。’既是认可你们开国君主的天骄地位,同时也是批判他们辽国契丹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外加韩明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下子把他们这一代人的形象提升了,这还怎么好意思训斥他呢?

就在这样又被鄙夷,又被夸赞中,辽国君臣感觉自己的肺腑都被气的纠结起来,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

“好...好!好!韩侯不愧为南邦之瑰宝,天下文坛之领袖啊!”

耶律洪基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毕竟整个天下,不算西边的那个狼崽子,能够在文化上相互较量的唯有辽与宋。

现在辽国承认了韩明的文宗身份,大宋那边更是乐不得有这种涨脸的机会,说不定回去第一时间就要大肆宣扬,给予文坛宗师称号。

这种让外人摘去文化上的盛誉和称谓,他们辽人还是挺难受的。

但是就以今日这首词的质量内容来说,横压宋辽两国文坛,可谓真的没有办法。

这其中所包含的气吞山河之志、横扫八荒之念,堪称开天辟地以来第一遭。

以往人哪个都是自比前朝明主贤君、赤诚忠心良臣之流,只有韩明丝毫不在乎前人的丰功伟绩。

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谓是极其自负自信。

这种表达自我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韩明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这一刻思接千载,这一刻洞悉未来,这一刻豪情万丈,这一刻傲视古今。

“千古风流人物,必有韩静远一席之地!”

萧观音此时的目光中,再也掩盖不住那股崇拜倾慕之意,怔怔的望着一袭白衣貂裘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