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 第326章 奉迎天子以制诸侯

第326章 奉迎天子以制诸侯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盗墓:开局山出家成道士!

“唉……”在一个戏剧性的场景中,一名扮演杨父的老者叹息道:“过去李明权倾一时,连刘辉一家都敢于拒绝。现在李氏衰败,为什么我儿子还不能断决此婚呢?当年的我们难道没有胆量这样做么?”

此时年轻俊秀的杨彪走上舞台,“父亲大人,请听儿言。”他回忆家族的善行——如陈家贫困时受到的热情款待,荀攸宽容对待叔叔醉后的过失。“这些行为教导我要待人善良、宽厚为怀。即便未曾谋面,李女士也是无辜的。”

杨彪继续述说,“当初李家长辈多次尝试安排婚姻却未能如愿,如今局势改变,权贵不再,可有人仍逼迫退婚,质疑我们的决定,说会损清白。但当初之所以答应这门亲事,是因为考虑到女孩的利益。二十年过去了,李家人去楼空,宦官也不再是过去的权柄所在,士人与族人都期望您重新考虑此事,甚至以此作为评判标准,但……这是不可违背的诺言,绝不是因为攀附权势。”

这场演出中的杨彪显得异常坚定且深情地承诺道:“不论谁笑骂或误解我们,我愿意履行婚约,并保证绝不纳妾!我生而不违诺,宁死不悔!”

随着这句誓言响起,全剧达到了高潮。整个戏台沉浸在观众对杨彪高尚品德和忠义信念的情感共鸣之中。

首排观戏的吕逊不禁感慨,“云旗?从何时开始你就有这样的打算了?”

关麟淡淡答道,“或许是从觉得父亲不再是唯一的对手之时起。”

此话一出,震惊四座!

第二段戏中,讲述着杨攸对主公曹操杀戮的疑虑。面对这一质疑,杨彪在内心自问——怎样能阻止无尽的屠杀?他找到了答案,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建议:奉迎天子以制诸侯。

戏里的杨彪劝告:“以至诚拥护正义吸引人才乃是最大的美德。因此,挟持天子以号令群雄是最明智的策略!”

随后杨彪强调过往历史:“主人曾以铁腕维护法治,为民众主持正义;担任议郎期间勇敢抗争腐败,捣毁不良庙宇,图谋讨伐董卓;为何今天却陷入屠戮之地民的行为?天子的存在象征权力合法性,天下百姓都是天子之臣,同时也是你的国民,怎能肆意残杀他们?”

通过这样深刻的演绎,荀彧的建议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战略智慧,而且深刻地表达了他劝导曹操尊重并保护民众的决心。

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感动于剧中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仰。

这场戏剧不仅仅是娱乐,它承载着深厚的意义,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当时,目睹了这场戏的除了陈宇和李文之外,还有孙皓、孙权和周瑜等人。

孙权禁不住问儿子:“这样的戏还要上演几场?”

孙皓摇了摇头,前两场的冲击已经让他脑袋嗡嗡作响。

“我…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

“对曹丞相而言,最致命的一定是最后一场!”

“荆州使者的驿馆在唱戏,是荀令君的故事……”

“荀令君?”一个声音追问,“是留香荀彧吗?”

“没错,快来看看……听说刚才已经演了三场,第一场是关于荀公高义迎娶唐氏,第二场是令君辅佐天子救百姓,第三场则是官渡之战中的十胜十败论!”

“下一场是什么内容?”

“谁知道呢?”

他们议论着跑远了。张翼与张彪对视一眼,张彪说:“哥哥,咱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张翼心中默念:——『确实如此,这种情形我想得到,那人也不可能想不到。』他的目光望向天空,在云朵中捕捉到了不寻常之处:那黑点暗示着未来的风暴。

——『看来他已经准备就绪,这戏一定要在许都城演出。』

此时,张彪再次追问,他终于回答:“既然如此,不可错过一出难得的好戏。”两人迅速赶到驿馆。

驿馆前已是人山人海。尽管台上只有数名演员,台下已聚集了几千观众,得益于简易扩音设备,大家听得清晰可见。

剧本描绘的是宫殿门前的景象,演员们扮演曹魏朝臣,迎接新建成的宫殿。曹操来到后,百官伏地:“恭迎魏公!”

曹操命令写下‘活’字于门上,并质问荀攸为何荀彧未到。“叔叔自邺城后,稍感不适。”

这时杨修出列解释道:“此字拆开来便是‘阔’,暗示宫室太大。魏公应考虑改建。”

曹操称赞杨修聪明,并率众入内,结束了一幕大戏。

和前三场戏不同,这场剧中少了重要的角色,即一直贯穿其中却从未现身的主角荀彧,引发了围观群众的热议。

张彪疑惑不已,“哥哥,戏中荀令君的角色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次连提都没提?”

张翼眉头紧锁:“荀彧真的只因为风寒才未到场么?”接着他沉思片刻,轻叹一口气:“非刘姓者岂能拥有王宫,荀令君当时的处境复杂难测……”

“嘘!”他低声制止弟弟继续说下去:“有些话不必言明,多说多错。”

江陵城,东市舞台也在同步上演同样剧情。

华容道、马善和刘备的儿子等贵客赶来,不久便沉浸在这出第四幕中。讲述的是修建宏伟王府后的荀彧叔侄的内心斗争……

荀攸真诚劝告:“叔父,您为汉廷和曹公立下了诸多功勋,《不苟篇》曾述君子之道:有时需随势应变,坚守正道而不屈不挠。”

面对此番话语,荀彧苦笑了出来:“我早已尽心竭力,何须再苛责?”

在变幻无常的时代里,人们需要以正义为尺度应变…可是,这应变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吕蒙常常觉得困惑。在他看来,忠义才是应变的根本底线。当初立下誓言不姓赵的人不得称王,现在主公是否还记得那份最初的忠诚与正直?

吕蒙感到有些棘手地说:“叔父……”

陆逊则挥手打断了他继续说话。“今日在那王府门口发生的事……曹将军说了些什么?”他问。

吕蒙答道:“进门前,他在门上写下了一个‘活’字,但朝中仅有张良用十分钟时间解出了‘门’加‘活’为‘宽’的真意。”

陆逊轻轻一笑。“原来如此。大家是不是都从那扇门进了王府呢?”

“自然都是。”

吕蒙沉默了片刻,“然而门内加活并不是代表宽大,而是曹操暗示入这扇门成为魏国之臣——这才是活!”

陆蒙十分震惊,“原主公竟有这层意思。”

陆逊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笑容。“不管这是不是他真正的意思,并无太大区别。除了我之外,其他人不是一样都进门了吗?”

此时戏到这里戛然而止。这场演出已到了第五幕尾声。黄忠、周泰只当是一出戏剧观赏,可诸葛亮却已领会到了其背后的深刻寓意。他在嘴里轻声念叨:“进这个门才是活路……荀彧……因为没有踏入那门,在那年就……就死了吗?”

一声轻微的吞咽声音传来。仿佛预测到下一幕内容的严峻性,心头不禁泛起阵阵寒意。

周泰还一边啃着柑橘,一边不解地问:“荀大人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不进那个门就要面临这样的结局吗?”

听完这句话后,黄忠解释道:“这位荀令君当年的确就是这样离去的。老三当时讲过这段故事,提到他的死有诸多不寻常之处。”

看到戏的进程和听到的议论声中,特别是当黄忠说“死的有蹊跷”时,鲁育突然有所领悟。

她侧头看向一旁仍天真无邪的小妹孙香,神色严肃。“妹妹你看明白了什么了吗?”

鲁育人愣了一瞬间,睁大眼睛问道:“姐?你指的是什么呢?”

呵呵……

听到这句话,鲁育苦笑了一声,心里暗暗思索:【傻妹妹,这关演的剧好像特别擅长影响人心……通过几场演出让人们开始同情那位荀令君,而这种同情似乎是要把所有人的愤怒都引导向曹魏政权!】

……

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幕,也就是第六幕。此戏正是关导演精心策划,李华书写,并经过长时间彩排最重要的一场。

此时舞台背景映衬的是一个夜晚场景,象征天色已经昏暗。

饰演曹操的艺人显得既无奈又焦虑,凝望着夜空。随后管家进入并报:“魏相,荀丞请见。”

曹操精神一振:“传……”

随着这一句话落音,大幕缓缓拉开,新一幕正式开始。“大臣有奏要递上?”

“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事不能当面商量,非要在奏折中写下来吗?”

“臣没有什么对您不能言的事情,但我担心口头表达可能会被私人情感左右,只有记录下来的才能公开且客观。”

曹孟达感觉事情会不如所愿。

“不妨慢慢解释给孤听?如何才是私情,怎样又是公义呢?”

“赵侯闯司马门,这样的行为不该是人臣所能做出的。此事一旦传开至全国乃至各地,人们惊异不会在赵公子身上,反会集中在你的形象,质疑你是否有僭越的想法,使民众认为你在挑战皇权地位。”

曹操皱眉,回应道,“你这是要逼我杀子不成?你也是个父亲,怎么就不担忧子杰的安全了呢?你是想要让孤废弃子杰继承人位置而选择子文,仅仅因为他血统更纯、规矩正确吗?因为他更亲汉臣,更加维护汉廷的利益,能够确保国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