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八零:穿进换亲文当神豪富养闺蜜 > 第138章 捐献

第138章 捐献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八零:穿进换亲文当神豪富养闺蜜!

周瑛和姜妤跟沈枝到处游玩逛街时,席兴文得知周骁对股票感兴趣,也来了兴致。

挺起胸膛,说起他在证卷交易所厮杀的事迹。

说完了,看着周骁专注听着的模样,还有周庭淮热情的捧场,老爷子心里乐呵得很。

带兄弟俩到书房,给两人看他以前做的一些笔记,亲自给两人上课。

把该说的说完了,老爷子大手一挥,拿出两个红包给他们,让他们去证卷交易所试试。

年轻人嘛,怕的不是失败,是连尝试的胆子都没有。

周骁性子沉静冷冽,在股市上却是杀伐果断的类型,研究过后,将所有钱都投入一支股票。

而周庭淮平时瞧着跳脱点,这两年经常出去谈合作,看多了那些因为决策失误,导致财产清零负债的,出手反而偏向稳妥。

买了好几支预估势头不错的股票,平摊一下风险。

兄弟俩是不同的想法,做事也不同,席兴文问笑呵呵的问两人买这些股票的原因,没有点评什么,觉得两孩子的想法都很好。

在之后每天还带着两人看那几支股票的优势,分析原因,预估之后的走势什么的,将他总结出来的经验交给小辈。

船王的经验,那可是相当珍贵的,不管是周骁,还是周庭淮,都听得很认真。

除了教他们研究股票市场外,老爷子还将管理公司,怎么用人做生意什么行业在风口上,这些事教两人。

周庭淮对管理之类的,听得两眼发昏,自知自己不是当老板的料。

听了几次,就跟老爷子说明想法,给了他哥一个鼓励的眼神,便欢快的用在交易所赚来的钱,给媳妇买礼物去了。

周骁疯狂吸收老爷子的经验,经常被留下用饭,和老爷子的关系渐渐近了不少。

席兴文不是古板的大家长,更何况对周骁有愧疚,待这个儿子拿不出严父的那一套。

这么亦师亦友的处着,氛围轻松不少,老爷子也乐于这样。

在周骁叫他们爸妈那天,席兴文和周瑛那个高兴啊,带着儿子给祖宗的牌位上了香,然后就是一些资产和股份的转让文件让周骁签字。

姜妤他们本就是在周骁放假的时候过来的,待不了太长时间。

眼看孩子们要离开了,席兴文和周瑛即使再怎么不舍,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学业,只能抓紧让人办理资产转移的事。

两老倒是很想和他们一起回内陆长住,可席家在港城这边发展得更好。

环洋海运受限于各种原因,无法迁移过去,再者花费那么多年成立的公司,席兴文也不想就这么潦草结尾。

两老只能等这边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再回内陆,去小河村老周家看望故人。

在临近清大和京都大学开学的时候,两老给几个孩子,和张桂香跟周老头子都准备了礼物,送几人坐上了自家的轮渡。

这次他们的客房更好一些,是轻易不对外售卖的顶层最豪华的客房,舒适度是高上不少。

看着慢慢远离的港口,姜妤靠着周骁,闲适的吹着海风,心想这趟港城之行,收获不小。

油田成功拿下了,周骁也找到亲生父母,目标超额完成啊。

而且港城更像是现代化的都市,去那边长居其实也不错。

听到未婚妻这想法,周骁垂眸若有所思。

经过几天的海上生活,轮渡到岸时,即使有过体验的姜妤几人,依旧是对脚踏实地的感觉安心不少。

四合院一直有保姆打扫着,他们回来,房子干净整洁,没有一点他们离家不少时是落下的灰尘味。

一回来,姜妤忙了几天,将公司的事情处理完,周骁和沈枝也再次回到学校。

沈枝再港城那段时间,也没闲着,将一架无人机弄了出来,这次回到学校,就交给了林教授。

林教授显然对这架无人机的侦查和隐形技术感到惊喜,再三确定无人机是沈枝独立完成的后,将无人机和图纸交到了上面的领导。

沈枝这架无人机可以说做得很好,能作用到部队里了,林教授和其他教授知道这个学生厉害,可也不知道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尤其是考核过后,了解到沈枝对飞机和战斗机都有一定的理解,那想法是大胆得很,让林教授等人听得眼睛直冒光。

因此在那项保密项目将要开启前,本来只打算让沈枝以助理的身份进入项目的林教授,给上面做担保,带着沈枝以工程师的身份进了项目。

闺蜜事业要开始起飞了,姜妤知道这个时代的条件有限,一些技术受限于资金需要推迟很多年才能面世。

姜妤将油田按照之前打算好的,按照原价卖给国家,另外还投资了一大笔资金,用于科研方面。

她这一举动,简直让国家震惊,油田啊,那可是聚宝盆一样的地方,哪个商人得到不是好生保护着,生怕哪天被人占去了。

而姜妤,竟然放着这宝贝不要,要卖给国家,要价也低得很。

虽说是原价,可姜妤本就是捡漏拍卖下的油田,那点钱和油田本身的价值,简直不能比。

总的来说,姜妤亏得不能再亏了。

姜妤面对领导们的疑惑,说明她想要为国家建设添一分力的心思。

至于投资给科研项目一大笔钱,是家人是科研人员,深切的知道国家需要技术进步才能将国家发展起来。

她别的做不了,只能投资一些钱给国家了。

姜妤这一份热烈的爱国心,简直让领导们感动的胸口滚烫得很,直说有她这样的爱国企业家,是国家的福气。

但油田那价格太低了,对这样的爱国企业家,领导们哪能只用那点钱就把油田卖去,给姜妤将价格提了两倍。

不缺钱的姜妤坚持原价卖给国家,要不就是捐献给国家。

来见她的几个领导,又是感动一番,连实在是加价不了,只能以原价购买油田。

但后续姜妤这个名字,是进了国家眼里了,不再是之前那个尽量留住的海外富豪,而是他们华国的优秀爱国企业家,是自己人。

只要姜妤和家人不犯原则性错误,国家能保证她三代人都开绿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