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锦衣黑明 > 第838章 有会来事的,自然有不会来事的

第838章 有会来事的,自然有不会来事的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锦衣黑明!

幕府给郑芝龙示范了一下真正的藩国如何选择。

上位的武功确实太吓人了。

郑芝龙挺失落的,估计陆天明也会有一点点失落。

因为他能感觉到,上位至少有清洗九州的准备,震慑倭国百姓,报复大明沿海被劫掠的罪过。

突然没机会了。

一旦武士随自己,他们就属于五商了,会乐不思蜀。

就算以后面临清洗,那也不是战争层面的事,没什么意思。

郑芝龙拿出了陆天明给他的信件,在倭国的地位又高了一阶。

双方的朋友,做使者实在太合适了。

晚宴非常隆重,非常和谐。

德川家光手里翻看一支手铳,不停赞叹,“巧夺天工,巧夺天工…”

德川义直为首的御三家和朝臣看另一支,边看边说道,“好似我们也可以制作,但打响很难,制作一支手铳,至少需要两名工匠一年时间,且不一定能成功。”

老中立刻道,“不是手艺问题,是冶炼不同,我们制作毫无装备价值,等我们打造出来,天国有更加锐利的武器。”

郑芝龙听他们讨论,突然明白他该拿什么让众人看看,给亲卫传令,回船上把《九问》拿来。

林罗山看了一遍,立刻解释了他很多疑问,连着读了好几遍,忘记吃饭喝酒,大声朗读起来,最后总结说道,

“修内政、改税赋、倡新学、扬格物、练新军、重传承、摧桎梏…桩桩件件,实乃务实之道,何来魔将一说。

王侯将相志气消融,奋发之志长存于黎庶。天国即将爆发更强大的文明,军力、经济、税赋只是其中一项,盛世定会再次降临,倭国必须派更多的人去学习。”

郑芝龙眼神一亮,这老家伙总结的好,“林先生,贵师弟堀杏庵在京都讲学,非常喜爱左传,精通左传,听说他到余姚学习听讲,那应该认识段书恵,段大人如今是上位麾下巡抚,也许杏庵先生有同门之谊,到大明后可以去地方州县转转,实际观摩学习。”

“段书恵?好似没什么印象,听说过蕺山先生刘宗周,创慎独之说,开派大宗师。”

德川义直苦笑一声,“林师,一官是说我们应该带杏庵先生去京城,多与京城大儒学习,讨教左传学问。”

林罗山摇摇头,“不妥,左传乃先秦儒学,虽表现民本之意,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尊卑,但与天国摄政理念不同。”

他说的对,郑芝龙闭嘴了,本是让你们看看大军,非要往学术上绕,大概上位也懒得听。

宴会氛围不错,得知威远大将军早已准备合作,幕府再没有恐慌。

他们可比朝鲜诚心多了,不会摆架子,学习就是学习,藩国就是藩国,下臣就是下臣,定位非常准确。

第二天,郑芝龙才明白德川家光为何让大名及大名世子观战。

除了在江户任职的大名,所有大名世子都在江户,他们都算旗本,身边带着陪臣和御家人等武士。

这些人是精锐、忠诚的武士,所以…去天国吧,跟随天国将军作战吧。

不止如此,归途路过大名属地,一半常驻藩城武士都得跟随。

幕府无需动用自己的直属武士,就给郑芝龙凑了一万五千人,比他要求还多出一半。

娘的,郑芝龙赞叹了。

德川家光政治智慧很高啊,两头高。

对内借用自己的武力,让所有大名闭嘴,威压他们听话服从。

对外展示了敏锐的眼光,敞开心扉的诚意。

倭国这不叫合作,应该是服从。

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没有匍匐谄媚的情况下,却又表示了绝对的服从。

郑芝龙有一种荒谬的舒服感。

幕府的马屁太高级了,竟然生出一股呵护之意,觉得他们才是大明的亲儿子,藩国的表率。

大概上位也舍不得清洗这样会来事的藩国。

接下来赶紧做事吧,大家都挺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南海不能落后于东海。

德川家光一边派人去集结大名武士,一边准备朝贡的队伍。

海运能力郑氏不缺,五天后,第一批人就出发了。

到四月底,郑芝龙已经与德川义直出现在九州。

一百艘朱印船在郑氏三条远洋船的带领下向北,他则带着二百条船从琉球返回黑水沟,要在飓风之前把一万五千武士扔到吕宋。

五商要在一年内,在南海立新的规矩。

这期间,大明的舆论场依旧很热闹,陆天明囫囵吞枣的在轩辕报上刊登了大篇幅的《政治与经济学》。

无论敌友,整个大明的精英阶层都在学习。

这个概念可不是发明,二十年前,已经由欧罗巴人具体阐述过了。

所以署名之人有从山西‘劳改’结束的传教士汤若望,也有李素,他主要是在陆天明的指导下,用中原历史阐述明白。

改变中原五千年向农民收税习惯,重商、尊商、养商、但又设定了巨多的条条框框来管商、税商。

阐述财富概念,财富的产生和流通,税赋的本质和来源,主张使用律法、保护性经商,通过产业和就业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和财富增殖,实现国富民强。

赋予商人尊贵的重要地位,也在收税方面给了他们严格的条件,官府的税收桥梁职能被赋予商号,由户部直接管辖,官府可以专心治理地方,一切从务实出发,解决国家的实际经济问题。

这些东西开天辟地,但又尊重圣人民本思想,大明儒士现在可不敢随便乱喷,更不敢从经书中随便截取一段反驳,整体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

在这种舆论情况下,幕府的朝贡使者来到天津卫,并获得了内阁总理温体仁登陆的允许。

因为陆天明不在京城。

他又跑了,不跑不行,别人处置会上当。

西域出事了,远比他之前想象的复杂。

瓦剌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哈拉忽剌做首领已经二十年,本来与忠勇商号做生意好好的,去年死了。

这家伙刚继位的时候,准噶尔与漠南俺答汗曾在西域干过一架,土默特虽然老掉牙,但人太多了,把准噶尔一巴掌给拍散,维护了俺答汗的权威,也护佑了大明西域三十年安宁。

但哈拉忽剌敢挑战最强大的土默特,在西域莫名有了威望,通过联姻与四处作战,哈拉忽剌展现一代雄主之姿,准噶尔从瓦剌最弱部落变为最强部落。

瓦剌的生存环境实在太糟糕了,与叶尔羌、外喀尔喀、哈萨克、布拉哈,全部处于战争状态,常年在打仗。

盟主和硕特固始汗筋疲力竭,十几年来一直向东避战,三年前更是从青海上高原,开辟高原牧场去了。

这期间又有罗刹在东扩,挑拨离间蒙古各部关系,杜尔伯特、土尔扈特掉头与准噶尔为敌。

哈拉忽剌成为事实上的盟主,被动迎战,单打独斗,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孤身挑战整个西域,十年下来,把四周的敌人全打败了。

杜尔伯特被消灭大半,剩余少部归顺,土尔扈特一群胆小鬼,跟着罗刹人跑了,外喀尔喀则缩回漠北。

哈拉忽剌作为胜利者,这时候又展示了治国才能,放弃游牧,开始定居了,西域、莫卧儿、哈萨克、布哈拉等手工业者被俘虏厚待,开始建设呢绒、布匹、皮革等手工作坊,五年前,更是开始矿冶兵器制作。

不止如此,天山北路伊犁河流域,准噶尔人开始栽培小麦、大麦、南瓜等粮食作物,还种植了葡萄、杏、苹果等水果,从游牧过渡半牧半耕。

理念是对的,不过…发展极其缓慢,而且和硕特撤出西域后,哈拉忽剌这一定居,就把软肋给暴露了,外喀尔喀、哈萨克、罗刹频繁袭扰,根本无法发展。

正常来说,他与他的儿孙需要三十年才能真正定居下来。

哈拉忽剌焦头烂额之际,陆天明出现了,忠勇商号虽然在与所有部落经商,但护佑商路的哈拉忽剌,这就是西域商路。

忠勇商号三年来,给西域带去大量粮种和布匹,帮助他们定居,希望以后归治建设起来更快。

双方合作挺好,陆天明不知道哈拉忽剌什么时间去世,只知道他有个猛儿子、有个更猛的孙子,得尽快建立友谊,就算无法消灭准噶尔的雄心,也得在西域有更多的影响力。

忠勇商号的掌柜经常提醒陆天明西域存在敌意,他顾不上啊,敌意很正常,需要时间。

现在哈拉忽剌突然死了,没时间操作了。

且陆天明的强大,带动整个北方大势变了,英雄枭雄们都在应对。

忠勇商号今年初去西域的商队没回来,四月中,准噶尔新任首领巴图尔珲派使者到河套,说他们与哈萨克和罗刹在西边大战,一直没有等到商号,希望他们的大商队能到河套经商。

可以啊,又没限定人数,大概商队到科布多地区,还没有转向准噶尔。

但半个月后,外喀尔喀派来信使,忠勇商号在科布多被人劫掠,物资被抢,人被屠杀,护佑商队的瓦剌骑兵也死了,现场有火枪作战痕迹,绝不是他们干的。

也就是说,土尔扈特那群胆小鬼带领罗刹人偷袭了天国商队。

陆天明挠挠头,外喀尔喀与准噶尔处于敌对状态,他们没有指责对方,但也侧面作证不是对方干的,一起排除。

西域突然迎来巨变,陆天明不能稀里糊涂去报复啊,隐约感到西边有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顺着这件事,把西域好好捋一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