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我,不,虚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村委里头需要新鲜血液。小一辈的也不顶事,上来的三四十岁的,没见几个有眼界的。再年轻一点的,长这么大连太湖都没见过。你说这事儿要怎么干?没你主持这大局……唉,天授村能不能好起来,现在就得你说了算。”
“我何德何能啊,我不行的……”
“你要不行,那也没人能行了。这段时间的报纸,我一直在看。从光明报,人报,北平报,到江报,江电,扬报,华东报,许书记人脉真广,能力真强,老书记都搞不定的事,你兵不血刃,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邺京里的那位连根拔起,整个江南省都被肃清了一遍,真让人叹为观止。”
“代价你也看到了,这种事我真不想来第二次。”
“那就得把天授村给撑起来。”楚跃华好似找到了什么突破口说道:“天授村就是你的靠山,你把这靠山搭高了,建厚了,整个体量上来了,让整个江南不敢小觑……你看,咱们天授村现在开始有点好苗头了,可以联合太湖公社那边,可以走姑苏那边,要是能把江南到浙江两地很多地方打通,把天授变成各渠道中心,天授一句话,易城不得绕着转?你一句话,不就是天授要做的?”
“那真是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许灼笑着道:“我胸无大志。”
两人慢慢走下楼,一句一句聊,走的很慢很慢。
不过话至此,好像也就没了。
一直走到最后一阶时,许灼才道:“天授村是肯定要大起来的,咱们不先把自己搞好,也没能力带动周边村,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对。”楚跃华松了口气。
十口箱子放在眼前的地上,楚跃华过去一口一口打开。
许灼则坐在椅子上喘着气。
他发现家里太大就是不好,这从房间出来走几十阶楼梯,人都成什么样了,后背出了层虚汗,脑袋也昏沉冒星星。
就和全为民所说的一样,十口箱子里塞满了东西。
这些东西,有些就是废铜烂铁,被许灼剔出来扔一边。
有些,确实是好东西。
比如说黄金袁大头,黄金龙洋,这种东西大部分人一辈子没见过。
他让楚跃华帮忙,把钱币、字画、瓷器,分门别类规整一下。
至于全为民,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估摸着不敢待在许灼这里,怕挨批吧。
许灼一只箱子一只箱子看,拿着笔估价,作单子,也作记录。
全部算下来,只能是一声叹息。
十只箱子里其实没什么一级文物级别的东西。
高价值的没什么高价格,比如说带着甲骨文的龙骨,还有些隶书竹简。
这些东西还不如捐了,可这年头博物馆更穷。
一通算,满打满算,许灼反向打折,这些加起来也不过八万。
最值钱的还是足足一大箱子银元,几千个,每个按照十块钱算就是几万,金元也有十几个,加上一些黄金的珠宝首饰镀金佛像,拢共五万左右。
字画瓷器铜器之类的他不懂,就是看了个大概。
这些东西虽然多,可也只能论斤秤。
最后说是值点钱的,就是足足一箱子大大小小各种铜钱。
要说真值点钱的,也就这里的三串朝珠,和珊瑚,玛瑙,蜜蜡,绿松石,祖母绿,蓝宝石,海蓝宝,红宝石,石榴石,钻石这些个宝石了。
玉和翡翠也有不少,但这些东西没有通价。
通价的意思就是说玉这种东西,国人喜欢,但拿不出价,而外国人有钱,却欣赏不来,也不喜欢,相反宝石这玩意儿却能哪里都受欢迎。
数量细算是银元两倍,他都不想细数,就按照均价按斤称。
“八万,勉强抵债,别说借钱了……”
结束后,楚跃华累得不轻,也喘着气说道。
他没有失望,反而对这么多东西能值八万感到惊奇。
这可是八万啊,相当于八个万元户!
当然,村里问许灼借的其实更多。
“这样吧,这次我不借钱,我以个人身份投资十万。”
“可是现在村里的项目,不是都有你的股份吗?”
“把我份额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吧,破个例,因为我不光出主意,我还投了钱,这让村里人得了实惠,难道我没这资格嘛,对不对?换而言之,回头如果有些咱们没有的产业,需要外商投资技术,你做不做呢?”
“你先等等,我去问问老书记。”
楚跃华先伺候着许灼躺在庭院里吃茶晒太阳,这才离开。
许灼眼下的身体虚也是真的虚,元气走丢得厉害,人跟烂泥似的。
就楚跃华前脚刚离开没多久,后脚有人来了。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许久不见的王萱芝。
随着十月一号双桥菜市场开启,原本管理五村集镇的打投部,已经被全部拉到了这里来维持秩序了,里面自然包括王延东和王萱芝。
眼下随着五村集镇供销社名存实亡,他们就更没理由回去了。
王萱芝想来看许灼好久了,可许灼不是出去了,就是回来后有人把门不让进,今天这门总算是开了一条缝隙。
她盯着楚跃华离开,连忙进来瞧瞧。
“许灼同志,你这是怎么了,虚成这样,我妈说男人虚了不好……”
进来后打了个招呼,可看到许灼这副模样,王萱芝都心疼了。
“我,不,虚。生了场病伤元气,其实问题不大,恢复恢复就好。”许灼看着不请自来的王萱芝道:“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收获没?”
“嗯,收获挺大的,你们天授村的管理和运营,各方面比五村集镇好太多,我们要做的事也很明确。尤其是我们打投部在了解你们村全新制度和结构后,直到目前还在聊着怎么去学习这种模式呢。这课题可太有意思了。”
“你们学不会的,这个模式有前提。”
“什么前提?”
“村里有个独角兽项目——有一个无法取代又非常赚钱的项目,依靠这个项目来进行运转。首先是扩大和规范管理,然后用这个项目的钱来盘活其余事情。最先一步不是给人发钱,而是修路造桥,便于交通运输,人流量来往。你看我们双桥河上的船运公交,因为双桥菜市场,不光班次增加一倍,站台量还增加了许多,我们都没和公交那边商量,人家就自行给了方便。为什么?因为我们这里人多啊,他们这么搞,他们也赚钱。现在你们要想想,怎么转型打投部了。”
“你的意思是,打投部要废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