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脑变 > 第1617章 野牦牛

第1617章 野牦牛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脑变!

上午从若羌出发,路上除了在检查站所在的小镇休息补给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颠簸,一直跑到傍晚,终于到了预定扎营地点,几辆车选定一个半山坡的平缓位置后停好,卸下搭建帐篷的器具,开始扎营。

学生们忙着跑到湖边惊呼感叹,拍照,曾凡、刘正伟和几个向导负责搭帐篷,也是他们以后几天休息的地方。

曾凡的车上也有帐篷,不过是简易的单人帐篷,还没有用过,他平时都是睡在车里。

三个向导很专业,带来十多套不同的帐篷装备,有可以容纳二三十人就餐的大帐篷,有四五个人睡觉的帐篷,还有区分男女的厕所帐篷,厚厚的军绿色篷布和粗壮的铝合金支撑杆让曾凡想起农村大席扎的大棚,不是他那个简易帐篷能比,确实够专业。

几辆车围起来的空地内,搭建了十个不同功能的帐篷,每个帐篷都是多层结构,多重防风措施,有支撑杆和绑绳牢牢固定住。

最后还搬下来两台小型柴油发电机,可以为这个营地提供持续的供电,曾凡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团队,感觉长了不少见识。

发电机放进专门的帐篷,启动运行起来后,天色已经黑了,营地灯亮了起来,开始准备宿营第一顿饭。

这种地方饮食也不可能太讲究,快捷食品加热一下就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颠簸了一天开车坐车都很累,填饱肚子后,要么在营地周围活动,要么钻进帐篷准备睡觉。

刘正伟和三个向导一个帐篷,顾雪梅和三个女生一个帐篷,马平和九个男生住其他三个帐篷。

曾凡不住帐篷,回到自己的车上,把后排座椅放平,气垫床打开充气,然后组装了一台风机装到车尾部。

他只负责带人,不帮忙载货,车上带的都是他自己的东西,气垫床展开,可以很舒服的躺平睡觉,有空调有音乐,比住帐篷舒服多了。

这趟跟着出来,曾凡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司机,尽好自己的职责,顺便沾光见识下这个神秘的保护区。

在气垫床躺下没几分钟,刘正伟在外面敲窗户,曾凡打开副驾车门让他坐进来。

“一天光顾着赶路,没怎么说话,你的车和技术都表现不错,一次没掉链子,让他们三个刮目相看!”在副驾驶位置坐好,刘正伟就表扬道。

“除了进山这一段颠簸点儿,没有太难走的地方,也算不上什么考验吧?”曾凡没有启动电池包特殊功能,就是按照普通车辆驾驶,确实没感觉有多难走。

“呵呵,你是没见过拉跨的时候,同样这段路,全地形的霸王龙七百多匹马力,一个泥坑就能困住,耽误一个小时出不来,一路上我都替你捏一把汗,还好你确实有技术,下次有这样的活儿我再带你,他们也没什么话说了!”刘正伟在他们的组织里也是新人,如果这次不是他接的活儿,也没资格把曾凡带进来。

国产越野车本来就被看不起,他开的还是国产中的杂牌,越野鄙视链的最底端,人家一辆车买他的新车好几辆,随便哪一辆动力都比他的高几倍。

“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是更喜欢一个人行动,不过你以后缺人,需要救急的时候可以找我!”曾凡没有加入他们越野小队的打算。

“这趟回去就入冬了,目前也没什么活动,你打算去哪儿?”刘正伟不以为意,曾凡早就说过类似的话。

“到哈密住一阵,然后回老家看看,几年没回去了!”

“你打算怎么回去,自己开车,还是坐飞机?你要是不开车,这辆车能不能借我开开?”刘正伟笑道。

“我也不确定,如果不开回去,到时候就留给你!”

两人又聊了一会,刘正伟回帐篷睡觉,曾凡也重新躺下休息。

睡得早也醒得早,曾凡醒过来的时候,外面还一片漆黑,东面天空一点发白的颜色都没有,外面的气温很低。

穿上一件羽绒服,曾凡步行向营地所在的山坡顶上走去,那里是观赏湖景的最佳地点,并不是很陡峭的山峰,下面一段三四十的坡度,最后一段几十米坡度也没超过六十度,花了半个小时轻松登顶。

山顶也有一定弧度,面积只有几十平米,山顶后坡反而非常平缓,只是下山的路程更长,可能是风吹的缘故,整座山头圆滚滚的,有点类似于雅丹地形,除了风有点大,面向西北的视野非常开阔,正适合观赏湖景。

这时候东方天色有点发白,如果没有远处山峰遮挡,应该可以看到日出了,现在嘛,日出的时间会有点晚。

尽管是站在比湖面高两三百米的山头上,仍然难以把整个阿亚克库木湖一览无余,五六十公里的长度,在他的高度不可能看到边。

掏出兜里的陶埙,曾凡开始吹奏起来,这种方法他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不会影响到别人,可以很轻松的与周围空间融为一体,同步这片空间亿万年演变的历程,加深他对这片区域的认知和了解。

阿尔金山保护区和罗布泊无人区,西藏那曲的羌塘保护区,青海玉树的可可西里保护区,被称为国内四大无人区,与罗布泊区域曾经水草丰美、有人类居住不同,阿尔金山保护区自古以来无人居住,就连野生动物也是外面迁徙进来的。

埙声停止后,曾凡的身边多出一头体型异常硕大的野牦牛,静静的俯卧在他身边,学他一样看着下面的湖面,山坡的营地已经有人出来活动。

这头野牦牛头上两只巨角长度超过一米,比一般的成年牦牛都要长一大截,看上去异常的威猛霸气。

全身黑褐色毛发,只有嘴部有一小块白色,这头野牦牛当然是曾凡的成果,参观楼兰博物馆后,他没有用那些干尸做实验,而是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找了几具埋藏许久的兽骨进行尝试,然后逐步掌握了这个技能。

野兽尽管也有自我意识,却没有人类那么复杂的思维活动,一切只凭体内激素和过往经验驱动,认知能力非常低,即便复活过来一两只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身边的野牦牛是曾凡在湖边沉积的泥沙中发现的尸骨,硕大的体型非常罕见,他复活出来也算为保护区增砖添瓦了,这头几万年前的野牦牛或许能为种群扩大做出贡献。

复活过来的野牦牛还保存着生前的记忆,几万年的山川地形演变也不少,眼前的一切给它带来了不少困扰,曾凡尝试着从它的视角、用它的思维方式去认知眼前的世界,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野牦牛体重是人类十几倍,神经元数量却比人类更少,负责复杂思维能力的皮质神经元数量更少,它们的大脑五感系统与人类互有侧重,更偏向野外生存能力,视野范围、听力范围、嗅觉能力、味觉能力都比人类更强大。

不过野牦牛眼睛中视杆细胞比较多,夜视能力、对动态物体追踪能力很强,颜色辨别能力很弱,两眼位于两侧,视野更广阔,双眼视野重叠部分很小,立体视觉能力比较弱,难以精准判断距离。

总之,野牦牛的五感能力除了嗅觉绝对领先外,其他方面比人类的强大都是相对领先,属于有优势也有不足。

简单的形容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在这种高原地带,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秒杀人类,成年的野牦牛在这片区域是没有天敌的存在,棕熊和狼群都拿它们没办法。

曾凡共享野牦牛的视角,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他既然把这个大家伙复活过来,也不能不管不顾,帮野牦牛的身体做了一次修复,优化了一些进化中保留下来的缺陷,提升了一下它的认知能力,然后就让它从后坡下山,去别处觅食了。

下面营地活动的人多了起来,已经有人看到了山顶的曾凡和野牦牛,马平脖子挂着一个相机正往山上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