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报国寺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孙叔,在家没?”
李向东停好自行车,站在屋门口跺着脚,喊话的同时敲响了屋门。
“在呢,进来吧。”
推门进屋,李向东走到坐在煤炉子前的蛐蛐孙身边坐下,摘下手套后手伸在煤炉子上烤火。
“东子,昨儿你们就回来了吧?你今天是来给我送钱的?”
蛐蛐孙抓了一把放在煤炉子上的烤花生,塞到了李向东手里。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刚刚烤好,赶紧吃。”
“谢谢孙叔。”
李向东吃着烤花生,慢慢把200块银元的价格,还有蛐蛐孙能分到手的钱数讲了一遍。
临了又把自己趁着年前最后一趟跑闽省,想要顺带手赚点钱,好还账过年的事情说了说。
这事也本可以不说的,但李向东准备借用下蛐蛐孙这次的分成,再加上担心以后侯三或是阿哲说漏嘴,事后蛐蛐孙知道了心里有疙瘩。
“这事我就不掺和了,我那份钱你先用着。”
蛐蛐孙也很大气,李向东既然选择毫无隐瞒的告诉他,那他当然也不能跌份。
关系就是你敬我,我敬你这样处出来的,大家搭伙凑在一起倒腾银元,蛐蛐孙自感按照目前的价格,他已经赚了很多。
现在李向东又不是另起炉灶,只是想顺手收点银元好还债过年,这事他要是都跟着掺合,好像有多见钱眼开似的。
“孙叔,太谢谢您了!您放心,年前我一定把钱还给您。”
“嗨,过完年给也行,咱们爷们不说这个。”
“那不能,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对了,孙叔,今年除夕您甭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家对付,去我家过年吧。”
这是李向东出门前,李老头特意交代他的。
蛐蛐孙开始跟着他们搭伙倒腾银元后也不再出去撂地摊,闲下来后没少登门去找李老头下象棋消磨时间,两人现在是棋友。
李老头也知道蛐蛐孙是一个人,已经不止一次邀请蛐蛐孙来他们老李家过年。
“孙叔,我下趟从闽省回来是除夕当天,那天我就不来请您了啊,您可记得一定要去我家。”
“成,我记住了。”
蛐蛐孙爽快答应,但他也只准备过去凑个热闹,吃一顿年夜饭。
当天晚上还是要回自个儿家守岁的,虽说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可他要是不回来,那这个家不就更冷清了吗?
“东子,要不你把钱给我,我去给你换成银元,你也甭去外面收了。”
“不用了孙叔,我这么干,怎么着也得去跟阿哲和侯三说一声,他们俩要是没有意见,我先去报国寺附近转转,要是收不到数,或者价格不合适,我再来麻烦您。”
“嗯,也行。”
“那得,您歇着,我先颠儿了。”
李向东把没吃完的烤花生塞进口袋,戴好手套后起身从屋里走了出去。
推上自行车,李向东直奔报国寺方向。
他刚才对蛐蛐孙说的是要再去跟侯三和阿哲两人说一声,其实他来之前已经说过了,两人全都没有意见。
他之所以没有对蛐蛐孙说实话,一是这样显得尊重蛐蛐孙,二是他不想用蛐蛐孙的路子换银元,只是找个借口离开。
这事蛐蛐孙既然没有掺合,他便不打算用人家的渠道,用了就好像是在占便宜一样。
一路顶着寒风来到报国寺,这里自发形成的小市场规模还不大,而且主打的是邮品和钱币。
李向东停好自行车,挨个摊位扫货,把收售银元的摊位全都转了遍,又等一位摊主回家现取,他这才以每块4块5的价格,收到三百块袁大头。
现在银元的价格不止东南沿海地区在涨,京城的价格都跟着涨了不少。
有了三百块的银元入账,李向东心里踏实下来后便开始跟眼前的摊主闲聊。
“师傅,清朝的大龙邮票有吗?”
摊主是位年近四十的汉子,他听到李向东问清朝大龙,好似是在看傻子一样。
“没有,小兄弟,我就是个撂地摊的。”
“那全国一片红呢?”
“我是撂地摊的。”
“天安门放光芒也行。”
摊主一头黑线,“小兄弟,你卖不?我收。”
李向东回敬他一个白眼,“品相好,没有褶印的大黑十总该有吧?”
摊主点点头,“这个有。”
“多少?”
“全新未流通的那种,一张200块钱,有损伤的按照损伤程度折价。”
听到价格,李向东直接咽下口唾沫,“师傅,我都在您这收了一百多块的银元,咱们漫天要价的环节是不是可以省了?”
摊主拿起放在脚边的军用水壶,喝了两口热水,手上拧着盖子,嘴上回话。
“小兄弟,我报的就是实价,你可着附近的摊位去问,我要你两百真不多。”
“行吧,等我手头宽裕点的时候,我再过来找您。”
李向东果断选择走人,他现在身上的钱,全都掏出来也不够买一张全新的大黑十,真没必要在这里继续耗下去了。
知道这里的摊主手里有货就行,等明年的,说什么也得过来收它个十张二十张的。
再多就不合算了,花同样的钱,还不如去买古董和老家具,哪怕是继续买四合院,也比买大黑十合算,这玩意性价比真的不高。
骑上自行车,一路晃荡到家,正好赶上吃午饭的点。
李晓江三个的炮玩了一上午,他们的口袋里还是鼓鼓囊囊的。
李向东吃完午饭,又带着闺女在院子里听了会儿响,等到李晓江三个说什么都不再点着玩了,他便抱着闺女回屋。
时间在陪孩子玩中度过,天色渐渐变暗,李向东开始在厨房里摆放供奉灶王爷的供品。
供品是糖瓜,关东糖,还有一碗清水。
糖瓜,是甜瓜或北瓜模样的糖,分有芝麻的,没有芝麻的,里面是空心的。
关东糖,原本是由东北商人带到京城的一种由糯米做的硬糖。
这种糖非常硬,是摔不碎的那种,需要用刀砍,后来改良成甜中带酸的条形麦芽糖,嘎巴脆的咬一口,断面像蜂窝,特点就是特别黏牙。
用手拿着吃,吃完后手也会特别黏。
除了这些,一些讲究点的家庭,还会上供一碟草料,这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吃的,老李家没有准备这个。
李向东跪在供品前,默默念叨着让灶王爷多吃些糖,上天后多说说自家的好话,祈求老李家越来越好。
PS:三更送上,求催更和用爱发电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