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我,孙山,科举 > 第1021章 知府刘义能

第1021章 知府刘义能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我,孙山,科举!

在辰州府驿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孙山便起床到衙门点卯。

因为有“赴省报备”的经验,对于“赴府报备”,显得没那么紧张。

辰州府的知府姓刘,名义能,四十五岁,凤阳人,秀才出身,后被举荐到国子监。

从国子监毕业后,参与选官,从知县一步一步走上来做到正四品知府。

孙山查看了陈院长给的资料,这个刘义能祖父大有来头,在大乾也是出了名的。

据说先帝父母在一场大疫去世,家贫无地,求主家地主赊块地安葬父母,地主不同意,还狠狠地羞辱先帝一番。

还是地主的同族兄弟看不过眼,便在自家地里弄了一块地出来,先帝的父母才有葬身之地。

随着世道混乱,先帝领着一帮兄弟起义,成为大首领,便有人力物力寻找失散的亲朋好友。

寻寻觅觅一番,找到当初给地安葬父母的恩人的儿子。

先帝感恩赠地,便把恩人儿子带在身边,悉心照料。

之后先帝称帝,回想起老家的父母,便让恩人儿子回去修缮皇陵。

最后把已经过世的恩人封为“义惠侯”。意思是“仁义惠泽咱家的侯爵”,这是对义惠侯贡献的肯定。

义惠侯也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战功的“素人”,却被先帝封为“侯爵”。

先帝给了刘家一个特殊的任务,子子孙孙负责管理,祭祀,维护皇陵,而且侯位永无降级。

第一代义惠候去世后,儿子自然成为义惠侯,成为皇陵守卫者。

第一代义惠候是知府刘义能的祖父,第二代义惠候则是父亲,现任的义惠侯则是第三代,也是刘义能的大哥。

刘义能是嫡次子,侯爵位置由大哥来世袭,只好另找出路,通过科举考取秀才,之后进入国子监读书毕业后选官做官。

孙山品了品刘知府的履历,勋贵出身,秀才出身,国子监出身。

家世在大乾公侯排不上大号,算个三等地位。不过因为“守皇陵”的特殊性,一般人也不敢怠慢。

而且刘家是少有的不降爵位的勋贵,在大乾的公侯之家算得上非常独特的存在。

守皇陵是一件好差事,不用参与朝廷的波谲云诡,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好好守着皇陵,就能富贵荣华一辈子。

只要大乾不灭,“义惠侯”就不灭。

孙山猜测义惠侯这一家,大概求稳。

知府刘义能,性子应该得过且过的那一种。

就算他再努力刘家还一样奉旨守皇陵,如果做出些荒唐之事,分分钟被刘家本家切割,推出去受死。

孙山想着自己要是刘知府,做事中规中矩,摆烂到退休。

刘知府到底是怎样的人,孙山不知道。

一大早走到衙门,送上拜帖。

之后官差告诉他明日再来,刘知府公务繁忙,临时抽不出空。

孙山对此没意见,在长沙府太顺利反而不正常,来到辰州府不被立即召见,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送完拜帖后,孙山领着桂哥儿,孙定南,还有孙黑炭到处逛一逛。

辰州府一定要熟悉,因为以后在这里还有交集。一年到头,总要来辰州府开一开会,总结总结工作。

而且孙山治下的读书人也要到辰州府参加府试院试,说不定考得好,会受邀到衙门讲一讲成功经验哩。

辰州府地处湘西,北边是岳州,东靠常德,南边沅江穿过,西靠永顺。

辰州城内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城内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辰州话属于湘语的一支,孙山走在路上,听了一耳,连猜带蒙也听不懂讲什么。

桂哥儿悄默默地说:“山哥,他们的话听不懂,怎么办?会不会很难学?”

孙山和桂哥儿没啥语言天赋,在长沙两年了,还不会讲长沙话,此时身处辰州,听到地方方言,头都大了。

哎,文字是一回事,语言又是一回事。要是听不懂,以后工作就难开展。

在这个文盲率极高的世道,靠写字是不能做好工作的,必须懂得当地的语言,才知道大伙想什么。

如果什么都不懂,当面被骂还赔笑呢。

输人不输阵,就算难学也要说易学,孙山拍了拍没几两肉的胸膛。

自信满满地说:“桂哥儿,莫要担心。只要留的时间够长,我们可能能讲本地话。等到了沅陆,我们就找个本地人,教我们本地方言。”

桂哥儿挠了挠头,苦闷地说:“山哥,还要学本地话啊?要不,你学就好了,我听你吩咐就行了。”

桂哥儿不想进步,只想留在孙山身边,照顾孙山,之后吃香喝辣。

学东西多难啊,一点也不想动脑子。

孙山没好气地看了一眼桂哥儿,冷酷无情地说:“不行,所有人都要学,谁不学就回孙家村。”

桂哥儿和孙定南还算好的,起码识字,会讲官话。

孙大力,孙黑炭这些孙家村护卫就惨多了,字不识,官话不会说。

孙山说开扫盲班,让他们识字会说,如今又加多一门课业学本地话。

这简直是地狱级别的挑战。

本来脑瓜子就不灵通,要是灵通,早就天赋异禀去走科举之路了,哪里用得着在家耕田。

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跟娃娃一样从头开始,而且课业还那么重。

孙大力还好,一直有进步的心。

听到孙山这么说,连连附和:“老爷说得对,我们不仅要识字要会说官话,更要懂本地话。呵呵,老爷请夫子,太好了,我要学。”

桂哥儿,孙定南,孙黑炭:......

三人都认为孙大力并不是真心想学,而是为了讨好孙山,昧着良心说想学。

啧啧~这马屁拍得真响,真没“下限”!

孙山很高兴孙大力愿意学习,向来好为人师,最喜欢热爱学习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孙大力此时此刻开始学习,一点也不迟。

鼓励到:“大力叔,说得好。做人不能做咸鱼,一定有所要求,有所进步。大力叔,你一定要努力,好好学。”

孙大离憨厚地傻笑:“嗯,老爷,我会努力的,不会辜负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