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年代:开局娶女知青,狩猎威虎山 > 第一卷 第377章 三个人八百个心眼子

第一卷 第377章 三个人八百个心眼子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年代:开局娶女知青,狩猎威虎山!

接下来的两天,沈大洪倒是没什么行动,整日不是在林场溜达,就是在林场也报告。

就跟第一次来到三部落林场一样。

而陆三叔家此时却格外的和谐。

一向不爱说话的何小曼这两天格外的开心。

进门打招呼,出门也愿意叫妈了。

就连对待陆永家都热情了几分。

“妈,我去县里买点吃食,最急有点想吃酸的,咱家还有醋么,没有我顺路带一瓶。”

“装什么喜欢吃酸的,就算生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家的种,不准去县里!还要花钱买票!”

三婶子蹬了一眼何小曼,满脸的不情愿,刚取到这漂亮的知青时,她还挺高兴的,比较成分上可比老大取的强多了。

可是时间越久她越发现不对劲。

陆永家说他喝多的时候跟何小曼发生了关系。

然而,就按照那肚子推算,月份上绝对对不上。

而何小曼对他儿子也爱搭不惜理,根本不像嘴里说的那么喜欢。

主要是何小曼不会干活,根本没有卢玲灵能干!

就连白文心也不如。

娶一个花瓶能有什么用,还不如村子里的姑娘看着顺眼。

三婶子的性格本就如此,如今满村子都是谣传,弄的她更看不上何小曼,所以平日里基本上张口就骂,千错万错都是何小曼的错。

也就是她现在有身孕,要不打一顿也没啥问题。

谁家娶媳妇不是先拉家里打一顿,要不哪会知道孝顺公婆。

就这脾气隔壁的邻居都看不过去,三婶子可是她的婆婆,竟然一点也不害臊的跟着村子里人一起怀疑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

这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

而当沈大洪来家里拿着大米来看沈小曼的时候。

三婶子立马装出一副热情的嘴脸,急忙拉着沈大洪进入屋子。

又是糖水又是糕点,谁看不出沈大洪对何小曼有意思。

但偏偏人家婆婆就是不在意。

“婶子这是我在老家带的大米,和咱这边不一样,你做做看看,今天我就在这边蹭一口。”

何小曼跟他说过,今天陆三叔和陆永家去县里收破烂。

这是他们发家的工作,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是废品收购站的正式职工。

所以经常能在国营店和招待所收到不少好东西。

转手一倒卖,也就让家里过上了好日子。

知道男人不在家,沈大洪才进屋亲自看一下刚刚盖好的房子。

“哎呀领导,这你客气啥,小曼你陪陪领导,我现在就去热上饭。”

此时外面朝霞满天,是春天下阵雨的征兆。

两人对视一眼,对于这样的天气甚是满意。

一部分是因为可以查看一下雨后的屋子。

另一部分则是要是雨下的太大,在县里收破烂的两人可不一定能回来。

虽然这两天沈小曼下面有了一点红色,但根本阻挡不了沈大洪的那颗躁动的心。

屋内欢声笑语。

屋外做饭的三婶子抽了抽鼻子,同样也在期待下雨。

这样老爷们不在家,两人敢干些什么的时候,她就可以去捉奸了。

到时候不管她要求什么,沈大洪还能拒绝?

屋子里三个人藏了八百个心眼子。

但见面的时候还满是笑容。

这演技肯定比联系两年半的要强。

另一边,陆永尚见沈大洪没有行动,也没有着急离开。

没有都去三合村大队二爷爷家帮忙种植果树。

此时的大队还不敢申请实验田。

比较这边都是小块地。

中起来比较困难,每年的生产要求都不达标。

不可能将地承包出去。

而果树的种植也是在自留地或者是荒地上实验。

而这有加大了种植难度。

好在经过那段时间全家人投机倒把卖气枪。

家里的底子厚了,顿顿也能吃上干货了。

干起活来也有一把子力气。

“老大,这些果树苗能行么?我们没种过,需不需要化肥啥的?”

干活的陆永忠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老大是跟大爷爷那边的排序,虽然李永忠岁数大,但已经认同了陆永尚带头的身份。

“其实我也不懂,不过现在家里不缺粮食,怎么都要试试吧。”陆永尚尬尴的说到。

这是他提出来的建议,反而自己是那个最不会种地的人。

“我家的母鸡都下蛋了,等有空我多送来几只,正好在果树苗下散养,那样的鸡蛋更有营养,下的粪便正好是肥料。”

陆永尚继续说道:“对了白文心最近正在学习,等她回来我让她过来带带你们。”

陆永尚想起后世的溜达鸡,那味道肯定比在鸡窝里好吃。

这个年代的人吃饱饭就不容易了。

但是陆永尚已经到了追求品质的阶段。

而且白文心的孩子就要出生。

到时候溜达鸡下的蛋绝对比其他鸡蛋有营养。

“那感情好呀,还是有文化好,不像我家妮子,现在学都上不了。”

听到这的陆永尚眉头一皱。

上学可是要紧的事,知识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

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所以他很看重这些。

“怎么没去?家里没钱?要是没钱跟我要!我都强调很多遍了,孩子一定要上学,不能心态那点钱,就是饭票没有我那个够,再苦也不能不上学呀!”

感受到陆永尚的怒意,陆永忠急忙解释起来。

“不是家里不让上,是大队没名额了,咱们大队没有学校,要么去县里,要么去三十五林场,两边的名额都满了。。。。”

说到这陆永尚才想起来这些事。

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考恢复前后才开始普及。

那时候小学缺少老师,不少初中毕业生都被拉进学校。

只是念了两年中专就可以去小学当老师了。

但学校不够,学生必须要名额才能去上学。

这可耽误了不少儿童。

“这事我帮你解决,实在不行家里的那辆自行车你骑走,估计三十五的学校咱能去,你就辛苦点,早上送,晚上接,二三十里路,为了孩子不远的。”

“真的?”陆永忠知道这可不是客气的时候。“老大,只要能让我家小妮子上学,你让我干啥都行!!”

“这话你都说了多少遍了,一家人客气啥。”

陆永尚摇头苦笑。

救急不救穷,陆永忠他们没跟他要过一分钱。

两家人也默默坚持着这种关系。

但孩子上学这种忙还是要帮的。

没有什么比这还要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