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啦

字:
关灯 护眼
中文啦 > 1982从香江开始 > 第177章 变色油墨

第177章 变色油墨

中文啦 www.izhongwenla.cc,最快更新1982从香江开始!

翟远捧在手里的这张光盘,尺码大概在12英寸。

即便在将来普及以后,它的主要作用也并非家用,而是流行于日韩、港澳台等地区的卡拉OK等场所。

也有少数富哥会拿来收藏,因为激光盘的清晰度较高,而且不会因为接触式读取出现影像变差的问题,受到一部分发烧友的钟爱。

但这肯定不是翟远想要的光盘。

“光盘尺寸缩小,就意味着存储模拟视频的容量变差,如果从12英寸缩小到6英寸,存储容量至少缩水80%,这也是CD只能应用在音乐唱片上的原因。”

松本雄在与翟远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逐渐清楚了他的诉求,专业的词汇一个个蹦出来。

包括不限于什么音频层、画幅层、多通道、比特率、扇区轨道、稀土材料……等等。

“老板,不是我不给你翻译,他说的太专业,有的东西我自己都听不懂。”关伟明满脸苦色。

“没关系,不怪你。”翟远表示理解,然后很认真的问他:“我现在能让他们退钱回东洋吗?”

翟远是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太过于想当然,似乎挖几个技术员就能手搓一台光刻机出来。

谁能想到一张巴掌大的光盘,里面还有这么多高科技?

按松本雄的说法,如果新光盘想达到翟远想要的那种程度,就凭他们这点设备和人力,几乎不可能做到。

“从头开始慢慢聊吧,让美智子过来一趟,翻译沟通起来也方便。”

翟远用力搓了把脸,锤破退堂鼓,还是不打算放弃光盘这片红海。

几个人出去简单吃了个饭,等西协美智子赶到工厂,翟远把三个东洋仔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讨新光盘制作的可行性。

虽然自己不是技术人员,但可以从光盘的基础部分开始了解,尽可能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

这一了解就是近十个小时。

翟远和三个东洋仔,在两名翻译的交流沟通下,大概清楚了目前这种激光光盘的运作方式。

先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

好吧,其实只是一知半解,人家大厂那么多人才,几年十几年的研发,怎么可能轻易弄清楚。

但也并非毫无收获。

从这次商讨的过程里,翟远这个血外行还真提出来一条实用建议。

三个字,做减法。

他打个噙着眼泪的哈欠,拿起自己刚才记录的一份稿纸,说:“首先我不需要那么多音轨和声道。音轨最多只要三条,英文、中文和日文完全足够。声道只保留一个立体声,左右单声道都不要。”

目前一张激光光盘99条音轨,翟远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东洋仔将他的建议记录下来。

翟远接着说:“第二,叠加图形不要。”

这个功能就是所谓的软字幕,目前的光盘里提供四个可选字幕的子通道,但翟远决定在刻录前,就在原视频里加入中英双语的硬字幕,直接去掉这个功能节省空间。

“第三,章节编码不要,光盘放进机器直接播放就好,那些预留给序言、花絮、预告片和导演访问的数据轨道全部去掉。”

“第四,目前帧率每秒29帧,但我觉得22到24帧足够,提升的那一点分辨率在目前大部分电视机里都没有区别。”

“第五,比特率可以降低,牺牲一部分画面读取速度,光盘放进去黑屏十几秒钟很正常……”

翟远逐条提出建议。

三个东洋仔听得眉头紧皱,几次欲言又止。

等他全部讲完,已经是入夜时分。

东洋仔的记录本上,洋洋洒洒写了二三十条建议,全部是教他们如何阉割现有光盘的功能。

力求做到,光盘放进放映机里,直接简单粗暴的给画面,所有复杂选项统统没有。

广告词翟远都已经想好:某某牌VCD,为发烧……不是,为电影而生。

“这样一套流程搞下来,能不能提高光盘的存储容量?”翟远接过美智子端来的水杯润下嗓子,询问三个东洋仔。

松本雄问:“你想将光盘的尺码缩小到多少?”

翟远想了想,用手比划一下:“大概这么大,3.5英寸左右。”

这是后世光盘的平均大小。

松本雄闻言连连摇头:“不可能,从12英寸缩水到3.5英寸,现在的微细激光探针根本模拟不出来,我可以保证全世界都没有这个技术。”

光盘的放映原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激光在盘身上面灼烧出凹凸坑,用这些坑点记录视频信息。

但光盘尺寸越小,坑点就必须越密集,如果3.5英寸,那相互间的距离就得保持在纳米级范围内,即便在后世也很难实现,直到光存储技术的出现。

小林哲夫也补充道:“翟先生,即便你做出来3.5英寸的光盘,现有放映机的光驱系统也没办法支持。”

松本雄说:“如果尺码缩小在6英寸左右,结合你刚才删减的功能,我估计可以存储15到20分钟的视频片段。”

藤井让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尺码的驱动系统可以实现。”

翟远皱眉问:“最多20分钟?”

松本雄说:“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更低。”

讨论又陷入僵局。

十几分钟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即便《洗衣店阿健》的时长也在半个小时。

“其实如果按照翟先生现在的要求,只是播放视频画面的话,我觉得可以连重新写入的功能也去除掉。”

小林哲夫看了眼两个同伴,提出新的思路。

翟远好奇道:“细说。”

小林哲夫立刻拿过纸笔,连写带画给他解释起来。

几分钟过后。

翟远点一点头,对方虽然说的很复杂,但他将小林哲夫说的话总结出来,无非是四个字:

只读不写。

目前主流的激光光盘为了顺应市场,仍未摆脱录像带的影响,光盘和磁带一样,里面的文件随时可以擦除并重新刻录新内容。

缺点就是会占用大量空白空间。

小林哲夫提供的思路是:一次性把所有预留空间全部用尽,光盘烧制出来只能播放画面,不能删除重写。

他有些担忧的对翟远说:“不过这样做出来的光盘很不灵活,用户未必能接受。”

翟远摇摇头,笃定道:“不,你们不了解用户。”

光盘的擦写功能,至少对百分之九十的用户来说都是鸡肋。

翟远望向松本雄,说:“如果按照小林哲夫的做法,这样下来能提升多少存储空间?”

松本雄脸色纠结:“不知道,从来没有人这样尝试过。”

“那是我没来,我要来你早这么试了。”翟远拍拍他的肩膀,说:“先试着烧制一张这样的光盘出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松本雄想了想说:“要换新的烧制方法,我估计需要三天。”

“好。”翟远点点头,又问小林哲夫和藤井让:“光盘能阉割的功能全部阉割掉,放映机也一样,只保留开关和进出仓几个键位,遥控器能实现快进、快退和暂停这些基本功能就好,大概多久能做出来家用款?”

藤井让说:“具体时间不敢保证,但是这样的确能加快进度。”

小林哲夫说:“翟先生,目前工厂除了需要新的工人,还需要新设备。先锋、飞利浦这些公司推出的商用家用款CD放映机、LD播放器能不能运几台过来,我们想拆开看看里面的电路板构造。”

“没问题。”翟远点点头,对关伟明说:“把他们需要的设备列个清单,照单进货。”

拆装别人的设备,从里面偷技术,是这一行的基本操作。

…………

接下来的三天,翟远基本都留在元朗没有离开。

第三天清晨。

元朗朗悦酒店。

翟远从被窝里睁开眼,看了眼躺在身边的尚未醒来的西协美智子,没有惊醒对方,靠在床头拿过一旁柜子上摆放的一份文件,开始认真翻阅起来。

文件是美智子的兄长西协岩男传真到香江,里面的内容是有关东洋目前Adult Video产业的发展状况。

因为是新兴产业,即便是东洋本地人西协岩男也没能提供太多有效信息,资料来源都是从新闻报纸上裁剪下来。

西协美智子拿到传真以后,又让人翻译成中文装订起来。

这份文件昨晚就到了翟远手上,只是他那时候忙着跟松本雄他们聊光盘和VCD的事,回酒店累的倒头就睡,直到现在才有时间翻阅。

“东洋首次出现不通过戏院,只用录像带发行的咸湿电影,出自1981年5月的两部视频,不过尺度不大反响一般。”

“第二年首部步兵作品出现,抛弃剧情,呈现真实女性自摸的场景,令男性观众受到巨大冲击。”

“同年,《洗衣店阿健》不仅是步兵,还加入男女双打剧情,以50万的销量风靡东洋。随后本作的制作组及男优,皆因涉嫌违反《猥亵物颁布等罪》而被捕。”

“1983年,人气监督小路谷俊树首次提出Adult Video一词,简称,被业界广泛采用。”

“《洗衣店阿健》制作组虽然被捕,但巨大利益驱使下,Adult Video仍以录像带的形式不断流入市场,其中划分为步兵和骑兵两大阵营。”

“一直以来,步兵都因为大尺度在销量上碾压骑兵,直到1984年1月,骑兵阵营的宇宙企划发售《Mis本番·裕美子19岁》,邀请电影圈明星裕美子出演,掀起此类片的美少女风潮。今年开始,女优的外表将成为骑兵抗衡步兵的一大杀器……”

文件至此告一段落,只记载了东洋这三年来,此类成年人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内容大多摘自一本名为《周刊朝日》的杂志。

翟远把文件合上扔到旁边,心中对这个产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这三年是东洋A类片无秩序发展的时期,《洗衣店阿健》因为太火爆被当典型抓捕,但现在生产商越来越多,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东洋官方就要颁布相关法规,等法规完善才是适合进场的时候。”

之所以瞄准东洋这一支柱产业,是为了等自己工厂的第一代光盘和VCD研发出来以后,用A类片抢占市场份额。

比如买VCD送松下纱荣子的光盘,绝对比买VCD送《英雄本色》更有吸引力。

但现在明显还不适合进场,且不说翟远的第一代产品尚未面世,就算三个东洋仔今天就把产品全做出来,以东洋国目前这个不明朗的法规,他一个外国人敢在那边发行A类片,分分钟被当典型抓起来。

除了东洋官方,还有那边的山口组。

此时这个组织还不是后来那群老弱残兵,八十年代是他们在东洋风头最劲的时期,《暴力团对策法》没有颁布,山口组成员是在银行开户、可以办电话卡、可以泡温泉的。

可以泡温泉的山口组,美利坚记者说他们是‘带枪的高盛’,足见其在东洋的势力。

“要想安稳点赚东洋这笔钱,得在那边扶持个本地人起来,如果有个像《新宿事件》里的铁头帮忙就好了。”

翟远低头看了眼西协美智子,东洋女人不知什么时候醒来,正瞪着黑溜溜的眼眸望着自己。

他问女人:“你大哥西协岩男几时有空来一趟香江?”

美智子说:“我等会打个电话问问他。”

桌上的电话跳响,翟远接通后那边传来松本雄的声音。

“翟先生,你要的光盘样式烧制出来了,要不要现在过来看一下?”

…………

赶到元朗工厂的时候,三个东洋仔和工人们围在一起,正叽叽喳喳探讨着什么。

翟远排开人群,一眼看到放在桌上的新型光盘。

6英寸的光盘,已经非常接近他印象中的样式。

松本雄眼睛红肿,面带疲惫,语气却很兴奋的向他介绍:“只读不写以后,光盘的容量比之前大了3倍以上,现在可以存储70分钟的视频!如果尺码再往上加1英寸,可以轻松装下一部电影。”

翟远问:“6英寸的光驱能搞定吗?”

小林哲夫点头说:“没问题。”

翟远说:“那就维持这个尺码,无论光盘还是光驱都越小越好,一张放不下一部电影就分AB两张。”

光盘的材料成本很低,充其量是玻璃和塑胶,贵的是一次性买断的设备和技术。

即便一部电影分两张光盘来装,成本价也不超过10港币,但哪怕定价50块,也能把成本50售价100的录像带秒的渣都不剩。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松本雄将手里那张崭新的光盘装进放映机里,电视黑屏了漫长的十几秒钟,紧接着亮起画面。

翟远说:“现在容量扩大,可以把比特率往上调,加快读取速度。”

松本雄点头把他的话记下来。

这张光盘里刻录了70分钟的《英雄本色》,在场众人除了翟远,其他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但很快就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一开始播放一切正常,352×288的分辨率在这个年代的电视机屏幕上成像很清晰。

随着影片播放到30分钟左右,画面开始频繁的出现条状撕裂,后来越来越严重,到了40分钟以后,几乎是只能听见声音,整个画面已经糊成一团。

翟远皱眉问:“什么情况?”

东洋仔也不明就里,直到松本雄按下暂停,将光盘从放映机里退出来,大家才发现刚才还崭新的光盘现在上面已经布满了划痕。

三个搞技术的凑在一起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得出结论。

松本雄说:“更换了新的烧制方法,光盘的转速比标准转速更快,引起振动和发热问题。”

翟远问:“然后就刮花了光盘?”

松本雄说:“准确来讲,刮花的不是光盘,是光盘外面的涂层。”

在东洋仔的科普下,翟远又了解到真正模拟激光信号的并非光盘本身,而是外面那层泛着彩光的薄膜。

这玩意是用染料聚合层记录信息,原本的12英寸光盘用激光模拟信号时,这层薄膜几乎不会消耗,但现在缩小了尺码,光盘转速增加,产生的热量和振动让染料快速降解,导致数据变得无法读取。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更换涂层材料。

目前市面上的涂层材料用的是大多是白银和数量很小贵金属,这项专利技术来自东洋的三井集团。

这个涂层脆弱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放在阳光下照射一周,染料就降解一大半,光盘基本没办法再读取。

松本雄给翟远提了个建议,说:“如果用黄金做涂层,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光盘寿命至少延长几十年。”

翟远:“……”

他当然不会蠢到用黄金做光盘涂层,于是在刚解决完存储和尺码问题,光盘的研究又陷入新的困境。

而且这次是纯技术层面的困境,染料涂层解决不了,光盘连一次完整的播放都成问题,还是只能用12英寸的激光光盘,一切又回到起点。

松本雄无奈道:“翟先生,现在除了我们三个,你还需要招聘材料和化工方面的技术人员,染料涂层我们一窍不通。”

翟远感觉脑瓜子嗡嗡的,怎么做个光盘出来就这么难?

一连多日,毫无进展。

翟远带着三个东洋仔,把香江几家化工厂全部跑了一遍,高薪挖了几个技术人员,专门攻克涂层问题。

仅仅是购置贵金属做配色实验,连工带料半个月就花了近百万港币。

翟远看着实验废弃的光盘,小山丘一样堆在工厂角落,直冒冷汗。

“不想玩了,这样下去我非破产不可。”

花完钱有进展也行啊,可这么长时间过去,涂层还是坚持不了40分钟以上,一张光盘最多播放两三次就彻底报废。

翟远本来已经和彭家燕、徐剋商量好,四月份去美利坚参观奥斯卡颁奖典礼,可现在一点心情也没有。

他让徐剋拿着《隐形女》的剧本去找彭家燕,这两人在香江时就有份师徒香火情,交流沟通方面不必担心。

施楠生也想跟着徐剋去美利坚,被翟远强行留在公司。

自己已经被困在元朗难以脱身,九一的管家婆要是再离开,焦头烂额都不足以形容眼前处境。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一个月。

光盘的涂层问题依旧没有太大改善。

反倒是小林哲夫和藤进让那边先一步有了进展。

“翟先生,这是我们按照你的要求,改进出的第一款放映机。”

小林哲夫带着翟远来到一台崭新放映机面前,这台放映机尺寸比家用录像机大了一圈,但比起工业用和商用光盘播放器,已经有了极大进步。

他们两人最近拆装了不少先锋和飞利浦的成品机器,经费同样跟流水一样,但有现成设备可以山寨,进度比光盘快了不少。

“放一部片子看看。”

在翟远的吩咐下,小林哲夫将一张刚用新涂层技术烧制的6英寸光盘放进光驱。

读碟,播放。

放映机毫无问题,光盘在四十几分钟时却再次报废。

翟远问:“是不是只要搞定光盘,这台放映机就能投入生产?”

小林哲夫摇头说:“还需要经过很多次的测试,而且现在不能保证良品率。”

五月底。

翟远对光盘涂层快要绝望的时候,转机突然出来。

起因是吴语森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吴语森说:“老板,你最近在忙什么?《无双》开机半个多月都不来片场看一眼?”

翟远很上火的说:“有事说事,我这边忙的要死。”

吴语森不敢触霉头,直接发问:“你在写《无双》剧本的时候,有关假美金那一段剧情,有没有参考现实背景?尤其是变色油墨那一段,我和在这方面着重表现,你可不可以来现场指挥一下……”

变色油墨?

翟远仿佛抓到了什么,看了眼手里的废弃光盘,眼神逐渐亮了起来。